[发明专利]一种能同时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及筛选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0991.0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7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黎明;路福平;杨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D01C1/04;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晓梅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果胶酶 纤维素酶 枯草 芽孢 杆菌 筛选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能同时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枯草 芽孢杆菌及筛选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大麻,为一年生的桑科,大麻属植物,高度约3米。学名为Cannabissatival,也称 为汉麻、寒麻、线麻、花麻等。大麻种植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很低,而且在生长过程中无需农 药以及外界的施肥,抗虫害能力强,生长迅速,种植收获期短等,最重要的是大麻纤维具有 许多特有的优异性能,如抗静电、防过敏,良好的保温性、散热性,防菌、防腐、抗紫外等。大 麻纤维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
与其他麻类相比(苎麻,亚麻等),大麻纤维的生物脱胶研究相对较少,脱胶难度也 要高于其他麻类。其胶质含量高达40~50%,其中以多聚糖类为主;而且其纤维结构比较特 殊,单纤维长度差异较大,纤维分离性差等,这些原因都大大增加了大麻的脱胶难度。要使 大麻纤维具有可纺织性,必须除去大多数的胶质,使其单纤维相互分离变得柔软,这一过程 就称为脱胶。目前,麻纤维的脱胶在工业上多采用化学脱胶法,即采用强酸,强碱,表面活性 剂,螯合剂等在高温高压下对原麻进行处理。此种脱胶的方法虽然所用时间比较短,在几小 时之内就能得到精干麻,但是脱胶后的工业废水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而且高温高压 下所需能耗高,给脱胶工业增大了成本;最重要的是,所使用的化学试剂严重损伤了纤维的 结构,降低了纤维的质量。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此种方法已不再被人们所倡导。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改进工业上的脱胶工艺,近些年来国内外对麻纤维的微生物 脱胶或是用微生物所产的酶脱胶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同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生物脱胶 作为一种新型的麻纤维的脱胶方法,其广阔的开发前景是显而易见的。生物脱胶主要是利 用微生物产生的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等分解胶质成分,但不损伤纤维结构;具有生产成本 低,反应条件温和,污染少,节水节能等优点。
目前,国内外对麻类的生物脱胶的研究多集中在苎麻,亚麻,红麻等生物脱胶方 面,而对大麻纤维的生物脱胶研究却相对较少,在以往的研究当中,大麻纤维处理周期过长 成为应用于生产实际的主要瓶颈。因此,寻找更为合适的脱胶菌株和脱胶条件,缩短脱胶处 理时间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一篇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大麻脱胶工业用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CN1374398),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包 括高酶活菌种的斜面培养和保存、摇瓶培养、种子罐培养和发酵罐生产,选用枯草芽孢杆菌 No.13菌株,保藏号为CCTCCNO.M200038。大麻脱胶的方法包括发酵酶液过滤渣,稀释酶液3 ~6倍,放入脱胶罐中,将稀释酶液的pH调至7.5~9.0,原麻预处理,脱胶液与原麻浴比(10 ~20)∶1,脱胶时间2~10小时。本发明方法无污染,制成的大麻麻条平均长度、细度、断裂强 度,均好于化学法。
通过对比,本发明专利申请与上述专利公开文献存在本质的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株能同时生产果胶酶和半纤 维素酶的菌株,该菌株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应用于大麻纤维的生物脱胶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同时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名称为16#,分类名称为:枯 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保藏编号为:CGMCCNo.11898,保藏日期:2015年12月22 日,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 物中心。
而且,步骤如下:
⑴菌株的筛选和分离:
筛选来自处理生活垃圾的土壤中的菌株,并将其冻干成菌粉;
①富集培养:称取采集到并冻干的菌粉置于大麻富集液体培养基中,所述菌粉与 大麻富集液体培养基的比例g:mL为1:150,在37℃下,180~220r/min富集培养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0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及通信控制方法
- 下一篇: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