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轨道交通用预制板式减振轨道结构综合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3484.2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辛涛;杨秀仁;高亮;钟阳龙;张琦;梁淑娟;陈鹏;曲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文录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轨道 通用 预制 板式 轨道 结构 综合 检测 方法 |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制板式减振轨道结构综合检测方法,依次包含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检测、轨道板应力应变检测、轨道板钢筋应力检测、轨道垂向静动刚度检测、疲劳检测、落轴检测、推板检测、板间错移检测和揭板检测共9项,其中,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检测和揭板检测对应的是施工性能,轨道板应力应变检测、轨道板钢筋应力检测和轨道垂向静动刚度检测对应力学性能,疲劳检测对应疲劳性能,落轴检测对应减振性能,推板检测和板间错移检测对应可靠性能,本发明整合各个基础实验的特点,对板式减振轨道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减振性能、可靠性能、施工性能进行系统检测试验研究,共同形成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减振轨道结构各性能的综合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道工程结构检测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制板式减振轨道结构综合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结构作为重要的承接部位在轨道交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的快节奏发展模式对轨道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振动噪声是其面临的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解决振动问题,许多国家做了相关研究。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问题。1966年,英国的阿尔贝民事法院6层建筑物即采用叠层橡胶减振技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对建筑物的影响;80~90年代德国、英国进行了无砟轨道减振降噪的大量检测研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减振研究起步较晚,早起修建北京和天津地铁时未考虑环境振动问题,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4年首次采用轨道减振设施——轨道减振器扣件。随着我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陆续开展,各种类型的轨道减振产品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相继得到应用。
以往的检测研究主要是分散地对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减振性能、可靠性能、施工性能中的几项内容进行研究,不能全面地体现减振轨道的各检测性能。
为此,本发明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制板式减振轨道结构综合检测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形成一种轨道交通用预制板式减振轨道结构综合检测方法。可通过该综合检测方法全面体现减振轨道的各个性能,思路清晰,流程明确,体现了该综合检测的整体性,提高了各个检测之间的相关联系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制板式减振轨道结构综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含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检测、轨道板应力应变检测、轨道板钢筋应力检测、轨道垂向静动刚度检测、疲劳检测、落轴检测、推板检测、板间错移检测和揭板检测;
所述自密实混凝灌注检测包含:步骤一:通过一定位装置进行定位,步骤二:设力传感器,预测得轨道板及橡胶垫层的自身重力;步骤三:在轨道板预定位置上安装好位移计,步骤四:灌注过程中实时采集力传感器测得的上浮力以及位移传感器测得的上浮位移;
所述的轨道板应力应变检测包含如下步骤,步骤一:测试设备连接应变计,进行电桥平衡;步骤二:加载垂向力,并记录板表面应变值;步骤三:逐步增大垂向力,记录不同载荷下的板表面应变值;
所述轨道板钢筋应力检测包含如下步骤:步骤一:轨道板平放状态下采集钢筋内力数据;步骤二:测得吊装过程中轨道钢筋内力;步骤三:垂向加载并记录钢筋内力值,逐步增大垂向力,记录不同载荷下钢筋内力值;
所述轨道垂向静动刚度检测在包含静刚度测试和动刚度测试;
所述疲劳检测包含如下步骤,步骤一:安装位移计、加速度计和混凝土应变片,步骤二:在轨道板板中施加垂向疲劳荷载,分别在疲劳试验前、100万次、200万次和300万次疲劳试验后,进行轨道板应力应变检测、轨道板钢筋应力检测以及静动刚度检测;
所述落轴检测包含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板中、板端分别布置相应的传感器,步骤二:落轴架的安装以及落轴起吊,将落轴架布置在加载位置,同时采用滑轮将车轴起吊,起吊高度为20mm,步骤三:实现落轴并记录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振器台架实验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平线下喷嘴状态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