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瓦斯灰的浸出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17116.5 申请日: 2016-01-12
公开(公告)号: CN105624411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1
发明(设计)人: 李世伟;马爱元;张利波;彭金辉;郑雪梅;尹少华;常军;杨坤;陈伟恒;谢峰;李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22B7/02 分类号: C22B7/02;C22B1/02;C22B3/14;C22B19/3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炉 瓦斯 浸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瓦斯灰的浸出方法,属于高炉瓦斯灰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对于钢铁冶炼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应运而生,其中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锌粉尘约占钢铁产量的8~12%,其生产量及堆存量巨大,且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铁、铅、锌等微量元素,面对金属资源短缺以及处理含锌尘泥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回收利用非传统资源已引起各国冶金企业和研究者的关注。钢铁厂含锌粉尘根据含锌量的高低可分为高锌粉尘(Zn>20%)、中高锌粉尘(Zn8%~20%)、中锌粉尘(Zn4%~8%)、中低锌粉尘(Zn1%~4%)和低锌粉尘(Zn<1%)。按生产工序钢铁厂含锌粉尘亦可分为:高炉粉尘(瓦斯灰和瓦斯泥),炼铁原料中95%~98%的锌以挥发物的形式进入粉尘,粉尘的锌含量是原料中的20~30倍;转炉粉尘,粉尘中铁含量较高;电炉(EAF)粉尘,电炉炼钢大多来自镀锌废钢,因此电炉粉尘含锌较高;其它粉尘,如烧结粉尘。

高炉瓦斯灰(泥)的产生过程比较复杂,其粒度细微,由于高炉炼铁过程中使用的铁矿石、焦碳、石灰石、白云石以及萤石等原料经过高炉内部不同温度区域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等物理化学变化,其收集的粉尘中含有多种元素的自由态和复合物,其中以Fe2O3、ZnO、Al2O3、SiO2、CaO、MgO和PbO成分居多,另外还有以上元素为主的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形式存在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有些成分会随原料、工艺、设备的不同,而使含量有很大的变化,但主要成分保持不变。采用扫描电镜(SEM,HitachiS-3000)及能谱分析(EDX)对高炉炼铁粉尘的Zn赋存形态进行深入分析,认为Zn可能以ZnO、ZnFe2O4、ZnSiO4、ZnSO4、ZnCl2等形式存在。分析结果还指出粉尘中磁铁矿为主要矿物,其次为赤铁矿和脉石(长石、石英、白云石、炭黑等)。矿物颗粒粒度很小,磁铁矿、赤铁矿等铁矿物与脉石相互嵌布、粘结,单体解离度较高,其中瓦斯灰中的矿物粒度一般在40μm~120μm之间,炭黑粒度在5μm一下,脉石表面常有细小颗粒的铁矿物嵌布及炭粉连接,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约为88%。

目前钢铁厂含锌粉尘处理工艺较多,但都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回转窑挥发法是含锌废料处理最传统的方法。

专利CN104532007A公开的“一种烧结机头电场除尘灰与高炉瓦斯灰综合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将混合料用回转窑焙烧进行还原挥发,还原后的含铁物料再回收返回铁矿石烧结使用,混合料中的锌、钾、铅以气态氧化物的形态富集,由回转窑除尘系统收集,回转窑最高温度为1150℃,回转窑焙烧时间为8小时。

诸多类似的处理方法(如专利201410330341.5、201210369145.X、201110444928.5等)均属火法处理回收锌,其入炉料发热值都要求高、国内目前大部分企业入炉料发热值较高,作业率低,窑衬寿命短、综合耗能高、处理量小,投资大,焦炭消耗率大,尾渣含锌、炭高等能耗高,特别是对处置利用低品位物料时在经济上可行性差等缺点。

另外在湿法方面亦有诸多处理氧化锌矿以及高炉瓦斯灰的方法。

黄平等人在“用硫酸从高炉瓦斯灰(泥)中浸出锌、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了用硫酸从高炉瓦斯泥中浸出铟、锌。该文采用强酸、高温浸出锌(原料含锌7.47%),且浸出过程要控制不同pH在4.8~5.0范围,Fe3+和In3+一道沉淀,而Zn2+、Fe2+及部分Cu2+留在溶液中,实验中,先用铁棒将Fe3+还原成Fe2+,再调pH水解得到沉铟渣;沉铟后的滤液加入高锰酸钾氧化沉淀铁,再以锌粉置换去除Cu2+、Cd2+、Ni2+等杂质,获得含锌溶液。该工艺存在工序复杂且杂质离子难以除尽,酸性体系下锌铁较难分离,且浸出温度较高,不经济等缺点。试验结果表明:用硫酸从高炉瓦斯泥中浸出锌、铟是可行的;在浸出时间90min、温度90℃、液固体积质量比5:1、硫酸浓度4.5mol/L条件下,锌浸出率最高达87.0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