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硝酸酯类NO供体型吴茱萸碱衍生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0347.1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2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达翃;华会明;李占林;赵楠;田康涛;韩通;胡旭;方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14 | 分类号: | C07D471/14;A61K31/519;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07 | 代理人: | 靳玲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具有 肿瘤 活性 硝酸 no 体型 吴茱萸 衍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吴茱萸碱13-N位进行修饰的衍生物。本发明公开了这些13-N位硝酸酯类NO供体取代的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抗肿瘤活性评价。
背景技术
吴茱萸碱(evodiamine)是从芸香科吴茱萸属(Euodia)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吲哚喹唑酮类生物碱化合物。吴茱萸碱是一种淡黄色针状结晶,不溶于水,易溶于二氯甲烷、氯仿,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吴茱萸碱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微管的形成与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坏死,增强细胞自噬,是良好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研究表明,吴茱萸碱对宫颈癌细胞、人白血病细胞、肝癌细胞、黑色素瘤细胞、胃癌细胞、结肠癌细胞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药理活性研究也十分深入,对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随着对吴茱萸碱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吴茱萸碱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开展了对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合成工作。目的是获得活性更好、毒性更低、性质更稳定的抗肿瘤候选化合物。与提取分离、作用机制方面的报道相比,关于吴茱萸碱结构修饰与改造、衍生物合成等药物化学方面的报道较少。
NO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死亡中的作用已成为肿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NO在肿瘤作用方面具有促瘤和抑瘤双重活性。体内持续低浓度的NO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其凋亡;而高浓度的NO则产生细胞毒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止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NO供体型抗肿瘤药物一般是指NO供体通过连接基团与现有的抗肿瘤药物(或活性基团)结合而成的前体药物,在体内可以通过酶解作用,释放NO和原药。
本发明以吴茱萸碱为先导化合物,利用拼合原理,选择能够产生高浓度NO的硝酸酯作为NO供体,将其通过连接基团连接到其分子结构的13-N上,设计和合成了通式为I的NO供体型吴茱萸碱衍生物。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寻找抗肿瘤活性好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并进一步提供一种治疗肿瘤及其它疾病或病症的药物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通式I所示硝酸酯NO供体型吴茱萸碱衍生物:
其中R代表(CH2)n,n为1-8之间的整数;
优选地,n=2-8的整数;
进一步地,本发明优选化合物为:
2-(8,13,13b,14-四氢-14-甲基吲哚[2′,3′;3,4]吡啶并[2,1-b]喹吡啉-5(7H)-酮)-乙硝酸酯(2a)
3-(8,13,13b,14-四氢-14-甲基吲哚[2′,3′;3,4]吡啶并[2,1-b]喹吡啉-5(7H)-酮)-丙硝酸酯(2b)
4-(8,13,13b,14-四氢-14-甲基吲哚[2′,3′;3,4]吡啶并[2,1-b]喹吡啉-5(7H)-酮)-丁硝酸酯(2c)
5-(8,13,13b,14-四氢-14-甲基吲哚[2′,3′;3,4]吡啶并[2,1-b]喹吡啉-5(7H)-酮)-戊硝酸酯(2d)
6-(8,13,13b,14-四氢-14-甲基吲哚[2′,3′;3,4]吡啶并[2,1-b]喹吡啉-5-(7H)-酮)-己硝酸酯(2e)
8-(8,13,13b,14-四氢-14-甲基吲哚[2′,3′;3,4]吡啶并[2,1-b]喹吡啉-5(7H)-酮)-辛硝酸酯(2f)
本发明通式I的衍生物可用下列方法制备得到:
R代表(CH2)n,n为1-8之间的整数;
溴代醇在浓硫酸作用下,与发烟硝酸反应,得到相应的硝酸酯类NO供体(1)。以吴茱萸碱为原料,以DMF为溶剂,NaH的碱性条件下,与(1)反应,得到相应的吴茱萸碱NO供体衍生物2。
药理试验证明,本发明的吴茱萸碱衍生物具有更好的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进一步制备抗肿瘤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8,13,13b,14-四氢-14-甲基吲哚[2′,3′;3,4]吡啶并[2,1-b]喹吡啉-5(7H)-酮)-乙硝酸酯(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酚醛防火保温板不透明装饰幕墙保温系统
- 下一篇:厕所节水自动冲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