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心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1096.9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4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岩村和光;杉谷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B60B3/04;B60B3/12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心 轮胎 | ||
1.一种实心轮胎,其具备:圆筒状的胎面环,其具有接地面;轮毂,其配置于所述胎面环的轮胎径向内侧、且固定于车轴;以及轮辐,其将所述胎面环与所述轮毂连结、且由高分子材料构成,
所述实心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轮辐一体地具备:胎面侧环状部,其与所述胎面环的内周面接合;轮毂侧环状部,其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接合;以及辐板部,其从所述轮毂侧环状部沿轮胎径向延伸至胎面侧环状部,并且,
所述辐板部具备:第一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所述轮毂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第二厚度渐减区域,其一边使厚度T从与所述胎面侧环状部连接的第二连接位置逐渐减小、一边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以及最小厚度区域,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与所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之间、且厚度T达到最小值Tmin,并且,
所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长度L1以及所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长度L2分别为所述辐板部的轮胎径向长度L0的0.05倍以上,
当将所述辐板部的厚度T设为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为原点的、距该原点的轮胎径向距离x的函数T(x)时,所述函数T(x)的一次微分函数T'(x)满足下式(1)~(4):
T'(0)=﹣∞---(1)
T'(x1)=0---(2)
T'(x2)=0---(3)
T'(x3)=∞---(4)
在式中,x1=L1、x2=L0-L2、x3=L0,
当将所述辐板部的厚度T设为以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为原点的、距该原点的轮胎径向距离x的函数T(x)时,所述函数T(x)的二次微分函数T”(x)满足下式(5)、(6):
T(x)<0(0≤x≤x1)---(5)
T(x)>0(x2≤x≤x3)---(6)
在式中,x1=L1、x2=L0-L2、x3=L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板部形成为S字状,其中,该S字状构成为包括:凸向轮胎周向的一侧的圆弧状的轮辐弯曲部和凸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圆弧状的轮辐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中央位置处的厚度Ta0.5为所述最小值Tmin的1.05倍~1.5倍,并且所述第二厚度渐减区域的轮胎径向中央位置处的厚度Tb0.5为所述最小值Tmin的1.05倍~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板部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之间具备轮胎轴向宽度W达到最小值Wmin的最小宽度区域,并且所述最小值Wmin为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处的宽度Wa的0.5倍以上且不足1.0倍、或者为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处的宽度Wb的0.5倍以上且不足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辐的复弹性模量E*处于1MPa~300MPa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09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