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任意齿差内齿轮驱动双滚子块式汽车差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3334.X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5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尚明;徐毅;陈飞宇;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14 | 分类号: | F16H48/14;F16H48/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任意 齿差内 齿轮 驱动 滚子 汽车 差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任意齿差内齿轮驱动双滚子块式汽车差速器,用于轮式车辆的差速, 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汽车差速器均采用由多个直齿圆锥齿轮组成的行星齿轮系统来实现差速的 目的,虽然该系统能够实现汽车左、右半轴差速的功能,但该系统构件较多,轴向及径向尺 寸都大、体积大、重量较重,特别是对于重型汽车而言,为了能实现差速并传递足够的动力, 则体积和重量会进一步增加;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还具有重合度低,故承载能力低,传动效率 不高,直齿圆锥齿轮加工困难,工艺性较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汽车差速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紧凑、轴向和径向尺寸小、重量轻、重合度高、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的新型的汽车差速 器一一任意齿差内齿轮驱动双滚子块式汽车差速器。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任意齿差内齿轮驱动双滚子块式 汽车差速器,主要由外齿内中心轮(1)、左半轴架(2)、圆锥滚子轴承(3)、右半壳(4)、 双滚子块(5)、右半轴多相外凸轮(6)、深沟球轴承(7)、螺钉(8)、深沟球轴承(9)、套 筒垫圈(11)、深沟球轴承(12)组成,其特征在于:摒弃了传统汽车差速器的行星齿轮系统, 代之以“外齿内中心轮一一双滚子块一一多相外凸轮”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外齿内中心轮 (1)、左半轴架(2)、双滚子块(5)、右半轴多相外凸轮(6),以此系统实现差速,构成差 速器;外齿内中心轮(1)的外部是直齿圆锥齿轮、内部是具有多个凸出部分的内齿轮,其凸 出部分的个数即为外齿内中心轮(1)的齿数,记为Z1,故外齿内中心轮(1)既是主减速器 的一个锥齿轮,又是差速器机构中的内齿轮,外齿内中心轮(1)将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有机地 合为一体,外齿内中心轮(1)与右半壳(4)通过螺钉(8)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并由一对圆 锥滚子轴承(3)支撑在机架上;左半轴架(2)为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装于外齿内中心轮 (1)的内齿轮中,沿该套筒结构的周向开有Z2个径向导槽,在该导槽内装有双滚子块(5), 左半轴架(2)的左端为左半轴,左半轴架(2)通过左半轴与左边后车轮(13)相固连,左 半轴架(2)由一对深沟球轴承(12)支撑在外齿内中心轮(1)中;右半轴多相外凸轮(6) 是具有三个互成120°夹角且轴心对称的凸出部分的三相外凸轮,其自身质量完全平衡,其 轮廓曲线为余弦曲线,右半轴多相外凸轮(6)内嵌于左半轴架(2)的套筒结构内,右半轴 多相外凸轮(6)的右端为右半轴,右半轴多相外凸轮(6)通过右半轴与右边后车轮(14) 固连在一起,右半轴多相外凸轮(6)的左端通过深沟球轴承(9)支承于左半轴架(2)之内、 右端通过深沟球轴承(7)支承于右半壳(4)之内;上述双滚子块(5)由支架块(15)、销 (16)、滚针(17)、滚针套筒(18)组成,销(16)的两端与支架块(15)两侧的孔之间均 为紧配合,两个滚针套筒(18)均由销(16)支承并通过滚针(17)与支架块(15)组成滚 动联接关系;双滚子块(5)的两个滚针套筒(18)可在左半轴架(2)的套筒结构的径向导 槽内壁上沿径向滚动,从而使双滚子块(5)与左半轴架(2)之间构成滚动联接,双滚子块 (5)的两端弧形外表面分别与右半轴多相外凸轮(6)的外凸轮轮廓和外齿内中心轮(1)的 内齿轮齿廓相啮合各组成一个高副;外齿内中心轮(1)的内齿轮齿廓曲线是双滚子块(5) 一方面随左半轴架(2)转动,另一方面又在左半轴架(2)的径向导槽中移动的过程中,其 内端弧形外表面所处一系列位置的包络线;外齿内中心轮(1)的齿数Z1和双滚子块(5)的 数目Z2相差为3。
本发明差速器其它未提及的地方,如左半轴架(2)、右半轴多相外凸轮(6)与车辆车 轮的联接等均采用现有技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在于:
①本发明用“外齿内中心轮一一双滚子块一一多相外凸轮”系统代替传统汽车差速器 的行星齿轮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外齿内中心轮、左半轴架、双滚子块、右半轴多相外凸轮, 以此系统实现差速,构成差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3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稳定度的齿轮
- 下一篇:形成凸轮从动件和摇臂的机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