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5313.1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1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善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寨县利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1/00 | 分类号: | A23L31/00;A23L33/00;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7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灵芝 菌丝 生产工艺 | ||
1.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清洗和液体 菌种的制备——处理——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 体培养——烘干——粉碎——调料——膨化——粉碎——包装,其具体的工 艺步骤为:
1)灵芝菌袋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制备主要是将玉米、小麦、大豆等原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后装袋灭 菌,制成适合灵芝菌丝生长为培养基。
培养基材料的选择
主料为玉米、小麦或大豆混合培养基,营养丰富,淀粉含量高,颗粒较 大,透气性好,发菌快,通过比较,玉米培养基20天,菌丝就可发满袋。
培养料配方
大豆、王米、小麦和石膏粉。
备料与装袋
玉米、小麦和大豆原料经过清洗清泡蒸煮熟而不烂即可。经过冷却后加 入石膏等辅助原料,即可装袋了,用聚丙烯袋,每袋装干料500g重,套上套环, 塞上盖子,将聚丙烯袋浸泡在由包括枸杞子10-15g,谷精草10-15g,菟丝子 15-20g,半夏8-10g,橘仁8-10g,花茶4-5粒组成的液体中,加热至70℃,沥 干,埋于草木灰中,散上石灰和猪粪,发酵20小时后,喷洒混合液即成;
所述的混合液具体制备包括选取莲藕500-600g加入装有20-25kg水的罐 体中蒸煮3小时,取50-60g白芍和10-20g枸杞放入罐体内继续蒸煮1小时,取 60-70g漂白粉、50-60g五倍子,混合,继续加热1小时,得到液体,加入硝铵, 硝铵与液体比重为1:100-500;
培养基灭菌与冷却
以玉米或小麦及大豆为原料的培养基要经高压灭菌才行,常压不易灭菌 彻底,一般0.15MPa的压力下,3h即可,经快速冷却后就可接种。
2)灵芝菌丝体接种与培养
方法同其它食用菌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注【按国家食品加工卫生 标准】
3)灵芝菌丝粉加工技术
烘干技术
在烘干方面,使传统的烘房改革为CT-C型系列热风循环烘箱,配用低噪音 /耐高温轴流风机和自动控温系统,整个循环系统全封闭,使烘箱的热效率从 传统的烘房3%-7%提高到目前35%-45%,最高可达50%。CT-C型热风循环烘箱采 用电加热和气加热两种功能.烘干采用了两门、四车、九十六托盘分层烘干、 自动控温在原基础,30KW一组控制,改为五组多控电加热烘干。
膨化技术
温度控制在120℃±2℃,采用不锈钢材质,并用调速电机,因而使操作 性能大大提高,温度可在转速的高低调节之下控制所需温度,保证了色泽、 味及产品质量,不同的培养基的烘干菌丝配比,粗粉为3-4mm配水进行膨化, 将膨化后合格物料进行细粉。
粉碎调味技术
将膨化后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细度达到150~200目,将粉碎后的合格产 品送到三维运动混合机进行调味,调味过程中加入配合料,装料的筒体在主 动轴的带动下,作周而复始的平移、转动和翻滚复合运动,促使物料沿着筒 体作三向复合运动从而实现物料的互相流动、扩散、积聚,以达到均匀即可; 配合料包括8g草乌、13g生川乌、15g附子、5g半夏、8g川芎、18g杜仲、8g青 风藤、18g海风藤、18g鸡血藤、18g当归、18g红花、18g小茴香、8g桃树枝、 8g柳枝、8g桑枝、23g透骨草、3g食用盐,研磨成粉,搅拌混合即可;
装粉技术
将调好味达到细度的淡黄色粉剂进行包装,每袋10g。采用自动包装智能 电脑控制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培养料配方
①玉米99%、石膏粉1%、
②小麦99%、石膏粉1%、
③玉米50%、小麦49%、石膏粉1%、
④大豆49%、玉米49%石膏粉1%
⑤大豆33%、王米33%、小麦32%,石膏粉1%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培养料配方优先选用第五组。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灵芝菌丝粉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烘干盘底上打2.5cm的小孔450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寨县利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寨县利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53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态发酵生产菊粉纳豆酵素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茶食用盐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