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动双模料位计及其测量料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0324.9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6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桂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云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G01F2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料位计 及其 测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料位计领域,公开了一种静动双模料位计及其测量料位的方法,该料位计中,电极和运算处理器均与电极检测部件电连接,机械动作部件、机械动作检测部件以及信号输出部件分别与运算处理器信号连接,机械动作部件与机械动作检测部件连接,机械动作部件与电极机械连接或设置于电极的附近,且在使用时电极与机械动作部件设置于测量空间内的待测量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料位计通过静态检测模式和动态检测模式的双模综合运用,特别是静态检测模式作为动态检测模式的启动条件,动态检测模式优化静态模式启动条件,兼备了静态料位计使用寿命长和动态料位计测量精确的双重优点,极大提升了接触式料位计测量的准确性与长期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料位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动双模料位计及其测量料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接触式料位计(料位开关)广泛的运用于工业领域,原理多样,品种繁多。其中电容式料位计、射频导纳料位计、音叉式料位计、阻旋式料位计、浮球式料位计、重锤式料位计等接触式料位计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目前的这些接触式料位计在工业现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均暴露了其自身的产品缺陷,甚至导致其无法在实际工业现场长期的真正可靠使用。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与困难。
电容式料位计与射频导纳式料位计是静态测量料位计,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通过测量测量空间内两个以上测量电极之间的电量或者电势等物理数据实现料位测量的。由于无法真正解决物料悬挂在测量电极引起的测量误差或者无法区分挂料与有料时的控制阀值,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误报或者不报警的错误;同时、由于物料构成的复杂、变化以及容器内部环境的变化,电容与射频导纳料位计需要频繁的人为验证与重新标定,日常维护量也非常大,给生产工作带来了相当多的困难。因此、在有些测量领域,如火电厂粉煤灰的灰斗、仓泵等测量领域,射频导纳和电容式料位计已经被非接触式的无源核子料位计全面代替。由于工业现场实际环境的恶劣、以及物料实际构成的复杂多变,射频导纳与电容式料位计实际测量准确性非常差,在特定工业现场领域射频导纳与电容式料位计已经失去了市场。虽然,目前在射频导纳和电容料位计领域,做了各种改进,但是,射频导纳料位计、电容式料位计在实际工业现场中误报或者测量错误的问题依然没有被有效解决。
机械式的料位计如阻旋式料位计和音叉式料位计,由于机械式原理的固有特点,在其寿命期内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但是,由于机械式原理的固有缺点,其寿命短和维护量大的缺陷也严重限制其真正的广泛运用。所以,刚刚开始使用阶段,阻旋料位计和音叉料位计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但是由于阻旋料位计中的电机以及旋转结构、音叉料位计中的启动部件、振动部件,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保持持续不停的工作、不停的运动、动作,较长时间工作后磨损与损耗严重,导致阻旋料位计与音叉式料位计使用寿命非常短暂,在环境恶劣的工业现场甚至只有数月的可靠使用寿命。此类产品的寿命短、长期使用可靠性差,单单从提高结构设计以及机械运动部件的可靠性,很难真正解决阻旋料位计与音叉式料位计长期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静动双模料位计及其测量料位的方法,本料位计通过静态检测模式和动态检测模式的双模综合运用,特别是静态检测模式作为动态检测模式的启动条件,动态检测模式优化静态模式启动条件,兼备了接触式静态料位计使用寿命长和接触式动态料位计测量精确的双重优点,避免了现有接触式静态料位计测量可靠性差,接触式动态料位计寿命短的问题,极大提升了接触式料位计测量的准确性与长期可靠性。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动双模料位计,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电极检测部件、运算处理器、信号输出部件、机械动作部件以及机械动作检测部件,所述电极和所述运算处理器均与所述电极检测部件电连接,所述机械动作部件、所述机械动作检测部件以及所述信号输出部件分别与所述运算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机械动作部件与所述机械动作检测部件连接,所述机械动作部件与所述电极机械连接或设置于所述电极的附近,且在使用时所述电极与所述机械动作部件设置于测量空间内的待测量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云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云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0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