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4020.8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4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校园;李永桂;杨正根;曾萍;胡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2;A61M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园园;万志香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净化 内毒素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包括活性载体和含氨 基的配基偶联反应而成,所述活性载体和每种所述含氨基的配基的质量配比范 围为10:1~100:1;所述活性载体由包括载体与双缩水甘油醚偶联试剂反应后所 得,所述载体为粒径0.05~1.5mm的球形天然高分子,所述载体和双缩水甘油 醚偶联试剂的体积配比范围为1:0.5~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载体和双缩水甘油醚偶联试剂的体积配比范围为1:0.9~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为壳聚糖微球、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以及纤维素微球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氨基的配基为聚赖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硫酸多粘菌素B、人血清白蛋 白、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缩水甘油醚偶联试剂为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双缩水甘油醚、 1,6-己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载体活化
取所述载体与碱性水溶液混合均匀,加入所述双缩水甘油醚偶联试剂,于 25~50℃下反应,反应时间为5~16h,所述碱性水溶液的浓度为0.5~3.5mol/L, 所述载体、碱性水溶液及双缩水甘油醚偶联试剂之间的体积配比为1:0.04:0.5 ~1:2:10,得活性载体;
(2)将步骤(1)所得活性载体过滤、洗涤至中性;
(3)偶联配基
取步骤(2)所得活性载体中加入所述含氨基的配基水溶液,所述含氨基的 配基水溶液的浓度为2~60mg/mL,所述活性载体和每种所述含氨基的配基的质 量配比范围为10:1~100:1,控制pH值在3.0~14.0,37~60℃反应20~72h。
(4)端基封闭
将步骤(3)所得产物加入0.5~1.5M乙醇胺溶液进行封端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碱性水溶液 及双缩水甘油醚偶联试剂之间的体积配比为1:0.04:0.9~1:0.04:1.1。
8.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在制备治疗内 毒素血症的血液灌流器上的应用。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进行 血液灌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室温下,取所述血液净化用内 毒素吸附材料装入灌流柱内,用内毒素血症患者的血浆或全血灌流,采用动态 浊度法检测灌流前后内毒素浓度并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灌流前后血液成分变 化;或将所述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直接加入含内毒素的血浆中,一定温 度下静态吸附,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吸附前后内毒素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进行血液灌流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室温下,取5~100g所述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 附材料装入灌流柱内,用内毒素血症患者的血浆或全血25~3000mL以 20~200mL/min的流速灌流1~4h,所述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与内毒素血症 患者血浆或全血的配比为1:5~1:30,m/v,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灌流前后内毒素 浓度并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灌流前后血液成分变化;或将0.2~1.0g所述血液净 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直接加入4~30mL含内毒素的血浆中,25~37℃下静态吸附 1~4h,摇床转速为120~200rpm,所述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与血浆的配比 为1:5~1:30,m/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40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