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44020.8 申请日: 2016-01-22
公开(公告)号: CN105664868A 公开(公告)日: 2016-06-15
发明(设计)人: 陈校园;李永桂;杨正根;曾萍;胡家亮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J20/24 分类号: B01J20/24;B01J20/32;A61M1/36
代理公司: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王园园;万志香
地址: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血液 净化 内毒素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医用生物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血液净化用内毒素吸附材料及 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杆菌(gram-negativebacteria,GNB)细胞膜外壁的主 要组成部分,对细菌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内毒素几乎无处不在,是一种毒性 极强的致炎和热原物质,是内毒素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致病介质。内毒素 血症是由于血液中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细菌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 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的一种病症。当机体受到创伤(包括手术)、烧伤、感 染、放疗、化疗和接受长期传统的肠外营养时,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对 细菌和内毒素的通透性增高,细菌和内毒素就会大量进入血液。在某些情况下, 细菌感染可能被控制,但内毒素仍可通过“漏”的肠黏膜,引起炎症的激活及细胞 介质的释放。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比如生物体的发热反应, 促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同时,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 少,产生出血倾向,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和引起糖代谢紊乱及酶学、蛋白 质代谢的改变。内毒素血症进一步的发展可能引起脓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SA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或多器官 功能衰竭(MODS),甚至因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发生而导致死亡。

目前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尚缺乏成熟的经验。主要是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控制菌血症、减少内毒素产生和吸收、抗内毒素药物的应用、拮抗内源性介质 的作用以及清洗、吸附等。尽管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方式很多,但是目前为止 真正有效的方法并不多,从目前的研究进展看,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为内毒 素吸附血液净化方法。对一些重大疑难性病症,血液净化疗法有着独特疗效, 甚至能出现“起死回生”般的奇迹,是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其中,血液 灌流是将血液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具有光谱解毒效应或固定特异性配体的吸附 剂装置,清除血中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致病物质,达到净化血液、缓解和治 疗疾病的目的。

1997年,在Toray公司的资助下,日本研究人员将多粘菌素B偶联到树脂上 制备成内毒素吸附柱产品(Toraymyxin),从1997年到2002年期间对206名败血 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可将病人血中内毒素浓度从0.46EU/mL降低到0.15EU/mL, 病人成活率达到69%。国内仅有利用活性炭血液灌流法吸附内毒素的实验报道, 动物实验表明,用活性炭灌流可直接吸附血中内毒素,由于活性炭血液相容性 差,对内毒素吸附容量太小,而且吸附无选择性,影响使用,所以效果并不明 显。亲和吸附是选择性吸附内毒素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该方法选用特定的 吸附配体,只选择性吸附内毒素,对溶液中的其他成分没有作用,是一种较理 想的方法。

多粘菌素B(PMB)由多粘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组多肽类抗生素,其分子量约 为1450,PMB上的疏水氨基酸与内毒素的活性部分脂质A上的脂肪酸通过疏水键 合作用,以及PMB上带正电荷的氨基与脂质A上的带负电荷的磷酸基通过离子键 作用结合从而可以除去血浆中的内毒素。如果将PMB固定在某一载体上制备成 载体-PMB复合物吸附柱,当人体血浆通过该吸附柱时,血浆中的内毒素就会被 特异性地吸附,从而由内毒素引起的内毒素血症、脓毒性休克就可得到治疗和 缓解。内毒素吸附治疗的关键是内毒素吸附柱的研制,具体的说就是内毒素吸 附柱中的内毒素吸附材料的合成,所以将PMB固定在载体上的合成技术至关重 要。目前,研究使用的内毒素吸附材料采用的载体基质主要是琼脂糖凝胶和纤 维素球载体,偶联试剂一般采用溴化氰、三氯三嗪、羰基二咪唑、高碘酸钠和 环氧氯丙烷等。由于溴化氰是剧毒物质,合成过程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大;并 且用溴化氰方法偶联的PMB基团容易脱落进入人体,对病人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所以这一合成工艺不甚理想。

袁直和贾凌云等人发明了PMB-琼脂糖内毒素吸附材料的新方法,它们分别 采用环氧氯丙烷(申请号:03144231.5,公开号:CN1239210C)和羰基二咪唑 (申请号:200710012501.1,公开号:CN100493695C)作为偶联试剂活化琼脂 糖载体。虽然这两种方法避免了使用剧毒物质溴化氰,其制备的材料使用也更 安全,但其制备过程反应步骤较多,需要经过五步化学反应才能合成吸附材料, 方法复杂,因此得到的吸附材料产品批间差异大,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4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