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渣与转炉渣综合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5048.3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1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温红霞;张戈;董洪壮;尹翠兰;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4 | 分类号: | C21B3/04;C22B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转炉 综合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渣与转炉渣综合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钢铁工业大国,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极大地体现 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了应对竞争局面,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量。 资源和环境成为钢铁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高炉渣是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每冶炼1t生铁大约产生300~350kg的 高炉渣,按照我国年生铁年产量100000万t计算,产渣量达32000万t左右。我国90 %的高炉渣都采用水冲渣法处理,得到的水渣用于生产水泥、渣砖、矿渣微粉和隔热填 料。
转炉渣是钢铁企业转炉炼钢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含有钙、铁、镁和硅元素,其中一 部分钙元素以游离氧化钙的形式存在。每冶炼1t钢材大约产生100~120kg的转炉渣, 按照我国钢材年产量100000万t计算,产渣量达11000万t左右。
由于高炉渣和转炉渣的排放造成了大量铝和钙等资源的流失,同时占用了大量土 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它们的利用早已成为行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但是,目 前还未有公开一种高效、节能以及环保的高炉渣或转炉渣的处理方法。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节能以及环保的高炉渣或转炉渣的处理方法是目前本领 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渣与转炉渣综合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充分 利用高炉渣和转炉渣的各自的特征,将高炉渣和转炉渣的特征结合起来,相互弥补配合, 克服处理单一高炉渣或单一转炉渣所存在的困难,资源回收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 高效、节能以及环保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炉渣与转炉渣综合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高炉渣和转炉渣的预处理:将高炉渣破碎,得到高炉渣粉末,将转炉渣破碎, 得到转炉渣粉末,控制所述高炉渣粉末与所述转炉渣粉末的质量配比在40:1至6:1之 间,然后用混粉机将所述高炉渣粉末与所述转炉渣粉末充分混合搅匀,得到混匀粉末;
2)与盐酸反应: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混匀粉末置于盐酸溶液中进行溶解反应,所 述盐酸溶液的重量为所述混匀粉末重量的15~20倍,然后将溶解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液 静置沉降并过滤,得到第一浸出液和第一固相物,其中所述第一固相物包括上层沉淀物 和下层残渣,然后将所述上层沉淀物从所述第一固相物中分离出得到硅胶;
3)与氢氧化钠反应:向步骤2)中得到的第一浸出液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所 述第一浸出液的pH变为11.5±0.1,然后将添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第一浸出液加热至一 定温度后进行反应,然后将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液静置沉降并过滤,得到第二浸出液和第 二固相物,然后将所述第二固相物依次进行冲洗与烘干,得到钙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
优选的,将所述步骤3)中得到的第二浸出液返回添加至所述步骤2)得到的第一浸 出液中,充分利用所述第二浸出液中所剩余的氢氧化钠。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高炉渣中钙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24%~39%,且铝 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11%~14%。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转炉渣中钙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40%~50%,且铝元 素的重量百分比为2%~5%。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高炉渣粉末的粒径为50μm~170μm,所述转炉渣粉 末的粒径为50μm~170μm。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3mol/L,溶解反应温度为90℃~ 100℃,溶解反应时间为2h~3h。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mol/L,反应温度为90℃~ 100℃,反应时间为17h~19h。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将所述第二固相物用去离子水冲洗3~5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将所述第二固相物冲洗后在100℃下完全烘干。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高炉渣和转炉渣中的游离SiO2转化为硅胶,转化率在92 %以上,产出的硅胶纯度在92%以上,外观为白色,产品附加值较高,这是现有技术所 不具备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5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