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1256.4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兰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龙茶 工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不同性质的乌龙茶鲜叶采取不同的萎调工艺,具体如下:
(a)不同时间采摘的鲜叶萎调工艺控制:
晴朗天气的清晨采摘的鲜叶在上午9点-11点时进行凉青萎调处理,至叶表新鲜无水分后置于-6~0℃的环境下保存;下午15点进行摊放晒青萎调处理,晒青时间为15min-60min,以失重率控制在8-18%,叶片失去关泽、颜色暗绿、顶叶下垂、梗弯而不断,手捏有轻微弹性为晒青结束标准;
阴雨天或傍晚采摘的鲜叶在采摘后1h内进行凉青萎调处理后至叶表新鲜无水分后置于-6~0℃的环境下保存10-20min后进行热风烘青萎调处理30min-60min,以失重率控制在8-18%,叶片失去关泽、颜色暗绿、顶叶下垂、梗弯而不断,手捏有轻微弹性为烘青结束标准;
(b)不同产区、不同鲜重的鲜叶萎调工艺控制:
根据鲜重区分,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以及台湾乌龙茶属于轻型乌龙茶,萎调工艺控制以其失重率为8%-13%,叶片失去关泽、颜色暗绿、顶叶下垂、梗弯而不断,手捏有轻微弹性为萎调结束标准;
闽北乌龙茶属于重型乌龙茶,在萎调工艺前进行低温烘青处理10-30min,萎调工艺控制以其失重率为14-18%,叶片失去关泽、颜色暗绿、顶叶下垂、梗弯而不断,手捏有轻微弹性为萎调结束标准;
(c)不同茶树品种采摘的鲜叶萎调工艺控制:
叶子肥厚的品种在晒青萎调或热风烘青萎调处理的过程中同时应进行加压处理,加压方式为轻压-无压-轻压-无压循环处理;
叶子较薄的品种在凉青-晒青或烘青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分两次减半的方式,即进行凉青--晒青或烘青-凉青--晒青或烘青的萎蔫处理方式,其中处理时间都较(a)中相应减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中晒青过程中应每隔10min对摊放晒青的叶子进行彻底翻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中热风烘青的温度为30-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中闽北乌龙茶萎调工艺前进行的低温烘青处理温度为30-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中闽北乌龙茶萎调工艺前进行的低温烘青处理的同时进行振荡翻堆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中加压处理的轻压压力为50-80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中轻压-无压-轻压-无压循环处理过程中间隔作业时间为3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龙茶的萎调工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萎调工艺进行的过程中翻拌鲜叶的动作要轻柔不对鲜叶进行机械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兰,未经赵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12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及茶叶
- 下一篇:一种狗牯脑茶清洁化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