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谷氨酸棒杆菌及其过量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4776.0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2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逸寒;路福平;李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9/12;C12N15/54;C12N15/77;C12P13/06;C12R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栗华楠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谷氨酸 杆菌 及其 过量 合成 磷脂 丝氨酸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代谢工程及发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谷氨酸棒杆菌及其过量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酶法生产磷脂酰丝氨酸生产成本高、不易获得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谷氨酸棒杆菌基因工程菌,该菌株是将谷氨酸棒杆菌宿主细胞中表达L‑丝氨酸脱氨酶的sdaA基因进行敲除,并串联表达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的表达基因pssA基因、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突变基因serAΔ197基因和CDP‑甘油二酯合成酶的表达基因cdsA基因而获得。所述菌株经发酵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7‑39%。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代谢工程及发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谷氨酸棒杆菌及其过量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脂酰丝氨酸(PS)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物膜中,是一种重要的磷脂成分。动物组织的磷脂中PS的含量非常低,仅为总磷脂的2%~10%,PS在人体内不能由自身完全合成,主要通过外界食物摄取,虽然含量低,但却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PS可帮助脑细胞储存和读取资料、影响脑内化学信息的传递,是维持大脑正常反应和健康情绪的重要营养元素。PS在治疗阿耳茨海默(氏)病、儿童多动症和抑郁症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PS的制备方法比较多,其中主要以提取法和酶转化法为主。提取法主要运用有机溶剂将动植物原料中的PS萃取出来,但这种方法有很多限制因素。动物提取方法主要从牛脑和内脏中提取PS,但因疯牛病等不安全疾病而被质疑;植物中PS含量低,提取量低,并且很难提取高纯度的PS,从而增加了分离纯化的成本,造成PS价格的居高不下。与提取法相比,生物酶法是利用磷脂酰胆碱为基质,加入L-丝氨酸,在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的作用下,生成磷脂酰丝氨酸(PS),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安全级别高,但PLD的生产成本高,不易获得,成为了生产PS的主要瓶颈。
PS作为磷脂成分之一存在于微生物体内,因此利用遗传工程手段获得一株PS合成高的工程菌株为PS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提取磷脂已有报道,但大肠杆菌并非食品安全菌株,酵母菌也因其生长较缓慢限制了其产业化。谷氨酸棒状杆菌(C.glutamicum)作为一种兼性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自1957年被分离出来以后,它便逐渐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氨基酸生产的主要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食品级的微生物,并且基因操作载体系统完善,因其生长迅速、培养条件简单、耐受性强、发酵条件成熟,是可将PS产业化的潜力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47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