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研究介质阻挡放电处理SF6气体的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7207.1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8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星;唐炬;胡雄雄;肖焓艳;肖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N30/02;G01N21/25;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研究 介质 阻挡 放电 处理 sf sub 气体 实验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 研究介质阻挡放电高效处理六氟化硫气体(SF6)的实验系统及实验 方法。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SF6)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优异的灭弧性能,作为 绝缘介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压电气设备中。此外,由于SF6是 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不可燃且无腐蚀性的惰性气体,它还被广泛 应用于金属冶炼、航空航天、医疗、化工、大气示踪和电子制造等行 业。这些行业中产生的SF6如果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 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SF6的温室效应潜在值 GWP(GlobalWarmingPotential)是CO2的23900倍,而且SF6在大气中 的处理速度非常缓慢,大约需要3200年,所以在1997年签订的《京都 议定书》中已将SF6气体列为六种限制性使用的温室气体之一。
目前,处理SF6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热解法、热催化剂法和等 离子体法等。其中热解法使SF6与CaCO3在1100℃以上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足够多的CaCO3来与反应生成的H2S和HF反 应,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温度高,耗能大,经济成本较高;热催化剂 法在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可促进SF6的分解,同时也降低反应温 度,但反应温度仍高达数百度,而且所添加的催化剂易中毒失去活 性,从而降低了SF6的分解效率;而等离子体法作为一种新的处理环 境污染的方法有很多优点,它能在低温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 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SF6作用,使SF6分子在极短的时间 内发生分解,生成氟原子和一系列的低氟硫化物如SF5、SF4、SF3、 SF2等,生成的低氟硫化物与O2、H2O和一些还原性气体产生的自由 基等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如SOF2、SOF4、SO2F2以及 SO2等产物从而加快SF6气体的分解。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DBD)由于可以在 较宽气压(0.01~1MPa)和频率(50Hz~1MHz)范围内产生大体积、 高能量密度的低温等离子体,而且放电均匀、稳定,产生的电子能量 较高;能耗低;电极结构简单,放电电极之间存在绝缘介质,避免放 电气体金属电极直接接触而损坏电极,因此它在气态污染治理方面具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和阻止有毒副产物 的生成是目前DBD处理SF6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公开了一种分解六氟化硫气体方法,该方法只公开了采用 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来分解处理SF6气体,但是该方法处理SF6的效 率和效果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且并没有解决DBD处理SF6容易产 生有毒副产物的问题。本发明结合该方法设计了DBD处理SF6气体 的实验平台,进一步研究DBD处理SF6气体的过程,在处理过程中 采用Lissajous图形法和发射光谱法来测量气体放电参数,为研究SF6气体的分解机理提供更多的信息,为工业处理SF6废气提供理论依 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对多因素影响DBD处理SF6的研究不够 深入,不足以应用于工业实际等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研究介质阻挡放 电处理SF6的实验平台和方法,最终为工业高效无害化处理SF6废气提 供可靠的实验基础和技术支撑,从而减小SF6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7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