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9020.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3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涛;王雪敏;关松;高峰;胡广进;杨晓勇;申荣伟;齐洪飞;鲍春来;张士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2F1/40;F02F11/00;F0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具有 车辆 | ||
1.一种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盖,所述缸盖内设有缸盖水套(120);
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缸体水套(110)和缸体布水道(130),所述发动机(100)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缸体水套(110)、缸盖水套(120)和缸体布水道(130);
回油通道(140),所述回油通道(140)至少部分地形成在所述缸体内,所述回油通道(140)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回油通道(141)和第二回油通道(142),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41)与所述缸体水套(110)相邻以使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41)和所述缸体水套(110)内流动的冷却液间接换热,所述第二回油通道(142)与所述缸体布水道(130)相邻以使所述第二回油通道(142)和所述缸体布水道(130)内流动的冷却液间接换热,其中所述发动机(100)的机油能够选择性地通过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41)和/或所述第二回油通道(142)流回油底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通道(140)内设有隔板(143)以将所述回油通道(140)分隔成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41)和所述第二回油通道(1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41)和所述第二回油通道(142)中的每一个的横截面在机油流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芯(160),所述控制阀芯(160)设置成用以控制所述发动机(100)的机油沿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41)或/和第二回油通道(142)流回到所述油底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芯(160)的顶部敞开且底部设有回油孔(161),所述控制阀芯(160)可转动以使所述回油孔(161)对准第一回油通道(141)或/和第二回油通道(1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芯(160)为中空的半圆柱形,所述回油孔(161)为长条形孔且形成在控制阀芯(160)的外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芯(160)具有初始位置,在所述控制阀芯(16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控制阀芯(160)的所述回油孔(161)与所述第二回油通道(142)正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161)与所述控制阀芯(160)的轴线形成的斜面与经过所述控制阀芯(160)的轴线的垂直面之间的角度为α,且所述α与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41)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二回油通道(142)的横截面积正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流向/流出所述回油通道(140)的机油温度,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所述控制阀芯(160)电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90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钻井废液净化环保化学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