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胶囊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9498.8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谭晓梅;黄瑶;汤庆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48 | 分类号: | A61K9/48;A61K36/714;A61P11/02;A61P37/08;A61K31/13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过敏性 鼻炎 胶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胶囊剂,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剂的内容物由细辛挥发油速释微丸50‑105重量份、盐酸伪麻黄碱缓释微丸24‑40重量份、制附子总碱缓释微丸38‑58重量份组成;其中,所述的细辛挥发油速溶微丸由细辛挥发油3.84‑7.68重量份、β‑CD 32‑64重量份和成型剂15‑30重量份组成;所述的盐酸伪麻黄碱缓释微丸由盐酸伪麻黄碱15‑18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 8‑13重量份、聚维酮0.5‑1重量份和乳糖2‑5重量份组成;所述的制附子总碱缓释微丸由制附子总碱提取物22‑29重量份、淀粉或糊精10‑17重量份、乙基纤维素4.992‑7.176重量份,PVPK30 0.128‑0.184重量份,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1.28‑1.84重量份组成。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配置品,具体涉及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涉及麻黄、附子和细辛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过敏性鼻炎(AR)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10%~20%,并逐年增加。AR能够间接增加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会,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西医治疗AR主要有脱敏疗法、非特异性疗法、神经阻断法等。非特异性治疗为主要疗法,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减充血剂和肥大细胞稳定剂等。这些药物一般只能控制AR症状,不能达到根治目的,且副作用明显。
过敏性鼻炎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中的“鼽嚏”,“鼻鼽”,“鼽水”相类似。大多数医家认为鼻鼽是因脏腑虚损,阳气不足,外受风寒所致,病机上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虚损,痰饮泛溢于鼻窍。辩证分型为虚寒型与实热型,前者比例较大。在辨证用药多使用温肺散寒,宣通鼻窍,多用玉屏风散、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加减方,成方制剂多采用辛芩颗粒。
麻黄细辛附子汤(MFXT)为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临床上广泛用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治疗,在治疗AR方面,效果非常显著。但是,虽汤剂治疗过敏性鼻炎起效迅速,但疗效持续较短,一天需服用2-3次;且汤剂需水煎服,麻黄、附子及细辛三味药皆为有小毒药材,煎煮不当可导致疗效减弱、消失或出现毒性反应;且使用中药饮片煎煮汤剂服用量大并在携带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胶囊剂,该胶囊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显著。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具体是: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胶囊剂,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剂的内容物由以下微丸组成:
细辛挥发油速释微丸50-105重量份、盐酸伪麻黄碱缓释微丸24-40重量份、制附子总碱缓释微丸38-58重量份组成;
其中,所述的细辛挥发油速溶微丸由细辛挥发油3.84-7.68重量份、β-CD32-64重量份和成型剂15-30重量份组成;
所述的盐酸伪麻黄碱缓释微丸由盐酸伪麻黄碱15-18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 8-13重量份、聚维酮0.5-1重量份和乳糖2-5重量份组成;其中所述的盐酸伪麻黄碱为[S-(R*,R*)]-a-1[1-(甲氨基)乙基]-苯甲醇盐酸盐,其化学结构式为:
所述的制附子总碱缓释微丸由制附子总碱提取物22-29重量份、淀粉或糊精10-17重量份、乙基纤维素4.992-7.176重量份,PVPK30 0.128-0.184重量份,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1.28-1.84重量份组成;其中所述的制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由以下方法制得:
a.取制附子粗粉,按每克制附子粗粉8-10mL的用量加入的体积浓度为85%乙醇并调节pH至2~3,室温浸泡12h后,加热回流3次,每次1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50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9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