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基三维介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9718.7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0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林起浪;王康;张新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三维 石墨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素结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基三维介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具有独特的二维碳蜂窝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单层的石墨烯具有超高的比表面、良好的热导率、优异的电子特性和超强的机械性能,因此在电子器件、探测器、能源储存/转换、传感器、生物医药运输等领域具有很大的运用潜力。基于石墨烯应用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为能源领域的发展进步打开了新的发展局面和市场,特别是对于存储设备要求高的氢储存、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电容器等方面,石墨烯都具有优异的表现。
多孔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石墨烯材料,具有均匀的孔结构,能够在保留石墨烯固有的良好特性基础上,克服石墨烯材料自身团聚和堆叠,最大程度地利用其超大的比表面积和电子迁移率等性能。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使得多孔石墨烯相对其他的多孔材料被广大研究者和企业更加地看好。此外,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孔的存在,为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气体吸附、分离、存储和催化剂载体等方面将有更加突出的应用。
目前制备三维多孔石墨烯的方法主要有两类:模板法和非模板法。模板法分为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硬模板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外延生长法,例如以介孔硅等无机粒子为模板,制备孔径、形貌可控的介孔石墨烯材料;软模板方面主要是以原位生成的聚合物、多孔的金属颗粒或氧化物作为模板来制备多孔石墨烯。非模板主要指化学刻蚀法包含氢氧化钾活化法、硝酸氧化法、催化剂氧化法等方法,原料主要采用石墨烯纳米片,通过化学反应刻蚀石墨烯纳米片层,以大幅避免石墨烯的团聚。但是,上述的制备方法存在制品缺陷多、不环保、工艺复杂、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推广困难等问题。因此,发明一种类似于软模板法的低成本且能够大量制备多孔石墨烯材料的方法是必要的且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基三维介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沥青基三维介孔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500~2500m2/g,层数1~5层,孔径2nm~50nm,纯度98~100%;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工艺设备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基三维介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沥青、添加剂和分散剂的球磨混合
将研磨过筛的沥青、添加剂和分散剂加入球磨机中,然后加入球磨溶剂进行球磨处理,取出进行干燥;沥青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1~100;分散剂的质量分数为0.1%-10%;球磨溶剂的体积分数为0.1%-100%;添加剂、分散剂和球磨溶剂纯度大于99%;研磨过筛后沥青粒度为50-300目;球磨参数为:球磨转速为60r/min-1200r/min,球磨时间为0.1h-12h;干燥温度为40~120℃,干燥时间为1~12h;
所采用的沥青为煤沥青、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渣油沥青、植物沥青、合成沥青、中间相沥青、乳化沥青、水性中间相沥青、木沥青中的一种;
所采用的添加剂为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铝颗粒(2nm-50nm)、纳米氧化铝液体(粒径范围2nm-20nm,质量分数5-50%)和纳米氧化铝水分散浆(粒径范围5nm-15nm,质量分数5-50%)中的一种;
所采用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钠、三乙基己基磷酸、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水解聚马来酸酐、甘胆酸钠、单硬脂酸甘油酯、石蜡、磷脂酸盐、聚氧乙烯、聚丙烯酸脂、纤维二糖脂、烷基多苷、环状多醛、环状多酮、季铵盐、乙氧化脂肪醇、二乙醇酰胺、聚乙二醇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乙氧基化合物中的一种;
所采用的球磨溶剂为水、乙醇、二氯甲烷、丙酮、氯仿、甲醇、四氢呋喃、四氯化碳、环己烷、异丙醇、1,2-三氯乙烷、三乙胺、甲苯、吡啶、乙二胺、丁醇、乙酸、氯苯、对二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环己醇、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甲酰胺、苯酚、二甲亚砜、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甲酰胺、环丁砜、甘油中的一种;
(2)炭化
将步骤(1)混合好的原料放入气氛炉中,然后升温至预定温度后保温,冷却至室温取出;炭化工艺参数为:
升温速率:1℃/min~50℃/min
预定温度:1100℃~2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9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