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胺嘧啶的分离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5160.3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8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林玉芳,华辉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胺 嘧啶 分离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乙胺嘧啶的分离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乙胺嘧啶(PYR)为目前广用的防疟药物,主要用于疟疾的预防,可抑制虫体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因而干扰疟原虫的叶酸正常代谢,对恶性疟疾及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效,常用作病因性预防药。也能抑制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故可阻断传播。临床上用于预防疟疾和休止期抗复发治疗。每年因疟疾死亡估计5亿临床病例,是除了艾滋病和肺结核传染性疾病外杀害最多人的疾病之一,已引起国际卫生组织的注意。
乙胺嘧啶在动物产品和水产品体内有着广泛的应用,适量使用能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但是乙胺嘧啶在动物产品体内具有高度的积蓄性,超出一定范围,人食用后破坏人的造血系统,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甚至有引起潜在致癌的可能,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因此,建立有效的乙胺嘧啶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生物样品中的药物。HPLC一般使用C18柱,在注射进色谱柱前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前处理,比如通过加酸或者有机溶剂沉淀降解,以及液液萃取和离线固相萃取。但是这些过程复杂而且耗时,药物也可能在样品前处理阶段损失,所以在这样情况下,需要产生一种对目标分子有选择性的材料。1994年,Sellergren首次报道了在国相萃取中使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吸附剂的研究,此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迅速发展。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具有“记忆”效应,能够高选择性地识别复杂样品中的目标分子。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国相萃取吸附剂不仅选择性高,而且具有结合力强、可重复利用和成本低的优点。
当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填料制作固相萃取柱,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萃取过程中柱压高、流速低,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科研人员以磁性材料为载体制备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直接分散在溶液中对目标分子进行吸附,吸附结束后使用外加磁场使其从基质中分离。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过程不仅操作方便、富集效率高,而且避免了制备填料柱的费时过程,很好地克服了传统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缺点。
然而,由于氢键作用力较弱,一般分子印迹技术中仅用1-2个氢键进行相互作用,对目标物的吸附能力有限。因而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位点较少,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较弱,不能对模板分子实现有效的选择吸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乙胺嘧啶的分离检测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乙胺嘧啶的分离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样品中加入乙腈,震荡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并用氮气吹干,残留物用溶剂复溶作为待测液;
(2)向待测液中加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震荡20~120min后,磁性分离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3)用一定体积的洗脱溶剂洗脱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乙胺嘧啶,收集洗脱液;
(4)用HPLC/UV测定洗脱液中乙胺嘧啶的浓度;
所述步骤(2)中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为以乙胺嘧啶为模板、与乙胺嘧啶之间具有多重氢键作用的功能单体制备得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乙胺嘧啶的分离检测方法,采用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多重氢键作用,形成分子间作用矩阵,增加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位点,从而加强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提高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乙胺嘧啶的亲和力和选择性。
进一步,所述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的功能单体为异戊巴比妥。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HPLC/UV的检测条件为: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体积比为9:1的乙腈和水;所述流速为1.0mL/min;所述UV的检测波长为λ=272nm;所述检测温度为25℃。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洗脱溶剂为体积比为8:2的甲醇与乙酸混合液。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纳米颗粒;
S22:溶胶凝胶法制备包覆二氧化硅的磁性纳米微球;
S23:以MPS对包覆二氧化硅的磁性纳米微球进行表面改性,得到MPS修饰的磁性纳米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51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