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隧道群通风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4903.3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5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韩直;关菲菲;邢荣军;周广振;陈晓利;朱湧;周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7/18;F04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隧道 通风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公路隧道群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根据行车方向建立由多个隧道串联形成的隧道群;
(2)通过相邻隧道间的行车时间和人体对有害气体完全代谢时间作比对,根据比对值将隧道群分成多个由一个或多个连续隧道组成的被控单元;
(3)分别对独立的被控单元进行有害气体浓度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群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单个被控单元进行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包括下列步骤:
a.检测被控单元内的每个隧道实际有害气体浓度值分别为I1、I2…Ii…Ij;
b.将实际有害气体浓度值分别与最大安全浓度值作比对并且根据比对结果分别控制隧道内的风机开启数量;
c.计算被控单元内人体实际吸收有害气体总量,根据实际吸收有害气体总量与人体对应时间内能够承受吸收该有害气体最大量作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被控单元内的风机开启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群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气体包括k种,隧道群包括n+1个隧道,人体完全代谢每一种有害气体的时间分别为T1、T2…Tj…Tk,根据下列方法分配被控单元:
Ⅰ.相邻隧道间的行车时间分别为t1、t2…ti…tn,若ti<max(T1、T2…Tj…Tk),则ti对应的两个隧道被分到同一个被控单元,若ti≥max(T1、T2…Tj…Tk),则ti对应的两个隧道被分到不同被控单元;将不同被控单元带入步骤c中对对应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控制;所述k≥2,n≥1;
Ⅱ.对单个被控单元内进一步分成被控子单元,若tj<max(T1、T2…Tj-1、Tj+1…Tk),则tj对应的两个隧道被分到同一个被控子单元,若tj≥max(T1、T2…Tj-1、Tj+1…Tk),则tj对应的两个隧道被分到不同被控子单元;将不同被控子单元带入步骤c中对对应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控制;
Ⅲ.将剩余其他不同种类的有害气体按步骤Ⅱ的方式分组并进行浓度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隧道群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若人体实际吸收有害气体总量大于人体对应时间内能够承受吸收该有害气体最大量,进一步根据公式c=Qmax/T合求得有害气体的标准安全平均浓度值c,若c<Ii,则增加第i隧道内风机的开启数量,若c≥Ii,则减少或不改变第i隧道内风机的开启数量;其中Ii为第i个隧道的实际浓度值,Qmax表示T合内人体对应时间内能够承受吸收该有害气体最大量,T合表示在被控单元内的行车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群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步骤b中,实际有害气体浓度值分别与最大安全浓度值作比对的方式为:通过历史数据的交通量Q与有害气体浓度C建立关系式为C=f(Q)的参考模型,根据实测值对参考模型进行校正得到关系式为C=βf(Q)的实际模型,其中β为校正系数;风机最短开启时间为s,根据实际交通量预测在s内交通量变化并结合实际模型得到预测的实际浓度,将预测的实际浓度和最大安全浓度值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隧道内的风机开启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490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