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毫米波制导的自主寻的导弹弹道分布式联合仿真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7525.4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7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龙腾;李学亮;刘莉;蒋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唐华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毫米波 制导 自主 导弹 弹道 分布式 联合 仿真 框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毫米波制导的自主寻的导弹弹道分布式联合仿真框架,包括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模块、红外/毫米波场景生成模块和目标识别模块三个模块,步骤包括:对仿真流程初始化,设置初始仿真参数;设定误差,模拟飞行过程中受到的扰动因素,进行蒙特卡洛打靶实验;启动三个模块的程序(服务器端),并完成初始化设置;启动三个模块的输入程序(客户端);三个模块通过握手协议监控的形式展开各模块仿真、等待和数据传递,直至导弹命中目标或到达最远射程;重复蒙特卡洛打靶实验达到最大打靶次数,结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计算,验证导弹的目标识别概率和命中概率。本发明能有效地提升自寻的导弹方案的设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的自主寻的导弹六自由度弹道、红外/毫米波场景生成、目标识别三者闭环仿真的分布式联合仿真框架,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战术导弹以其命中精度高,机动能力强等特点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作战武器。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利用新的传感器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等相关技术,使发射制导装置实现“发射后不管”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针对红外成像/主动毫米波复合末制导体制的自主寻的导弹,在导弹的方案设计阶段,为了高效地考察自主寻的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同时能够保证固有专业仿真程序的最小修改量和保护每位参与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产权,需要一套采用分布式仿真架构的弹道、红外/毫米波场景生成以及目标识别三个模块的联合仿真框架。采用分布式仿真架构即保证了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又使实验方案具有了很强的扩展性,便于以后更多相关模块的添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毫米波制导的自主寻的导弹弹道分布式联合仿真框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自主寻的导弹的方案设计阶段,在保证固有专业仿真程序的最小修改量和保护每位参与人员专业技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开展自主寻的导弹六自由度弹道、红外/毫米波场景生成以及目标识别的分布式联合仿真,考察导弹的目标识别概率和命中精度。利用本发明公开的联合仿真框架,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寻的导弹方案设计的设计效率,并对导弹的目标识别概率和命中精度进行有效地验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采用C++语言开发了基于TCP/IP的数据传输程序,实现六自由度弹道、红外/毫米波场景生成和目标识别三个模块多机间数据通信。考虑到三者之间的数据传递量小于6M/s(由以25帧为频率,分辨率为640×480的红外视景图片所占的最大字节数计算得出),选用3节点环形拓扑结构的快速以太网的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TCP/IP数据传输的服务器端以代码的形式集成进六自由度弹道、红外/毫米波场景生成和目标识别模块的仿真分析输出程序中,主要设计步骤包括创建套接字Socket、绑定Socket、设置监听模式、建立连接、发送数据和关闭套接字。TCP/IP数据传输的客户端程序独立运行,作为六自由度弹道、红外/毫米波场景生成和目标识别模块的仿真分析输入程序,采用独立线程挂起和唤醒交替的方式不停访问上游模块程序的输出结果,包括创建套接字、发送连接请求、接收数据和关闭套接字四个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5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基础车型的载荷分解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减振联轴器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