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香味六堡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8778.3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森;邓庆森;林家威;黄进达;石荣强;黄达勤;庾艳玲;曾玉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4;A23F3/4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3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味 六堡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竹香味六堡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六堡茶属黑茶之一,主要产地是广西梧州地区,其传统的制茶工艺是以六堡茶茶树鲜叶为原料,将经过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一系列工艺制成的毛茶,再经过筛分、拼配、渥堆发酵、蒸压、窖内陈化、8~10年的干仓陈化、成品茶,经过近10年的制作,得到的六堡茶除具备原来的红、浓、陈、醇四绝的品质外,还产生一种植物香味的绝佳气味,使六堡茶的品质得到大大地提升,目前,六堡茶产生的植物香味只有槟榔香,再无其它香气,且这种传统制备方法制作具有植物香气味的六堡茶存在制作工艺过程较长的问题,导致用这种传统制作工艺生产的六堡茶成本较高,制约了具有植物香气六堡茶产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竹香味且制作工艺过程短的六堡茶的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原料选取、筛分、拼配、渥堆发酵、蒸压、陈化、包装、成品工序,所述蒸压工序中,将茶叶用蒸汽蒸3-8分钟,然后压入竹筒内,竹筒内压满茶叶,然后将竹篮放入陈化仓内进行陈化;所述竹筒容积与茶叶的质量比是1.2-1.5:1。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陈化仓为木板干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在蒸压工序中,将茶叶用蒸汽蒸3-8分钟,然后压入竹筒内,再将竹篮放入陈化仓内进行陈化,茶叶在冷却陈化的过程中,充分吸收竹筒的竹香味,制好的茶叶形成淡淡的竹香味,具有竹香味的六堡茶目前还未见有报到过,并且滋味陈醇、顺滑;采用如此的蒸压工序,使六堡茶能在短时间内即可出香,满足人们对各种茶香的需要,提高了六堡茶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竹香味六堡茶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为:
A、原料存放:将按验收标准收购的六堡茶毛茶贮存在原料仓库,存放环境湿度控制在85%以下;
B、筛分:利用联合筛分机通过抖筛、圆筛、风选、拣梗对毛茶的外形进行整理,形成各机口茶;
C、拼配:将整理好的各机口茶,按品质和等级进行拼配,将外形相近的毛茶拼合在一起;
D、渥堆发酵:将拼配好的六堡茶毛茶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茶堆温度控制在50℃,环境湿度控制在80%,渥堆时间控制在15天;
E、蒸压:将茶叶用蒸汽蒸5分钟,然后压入竹筒内,将茶叶压满;所述竹筒容积与茶叶的质量比是1.2:1;
F、陈化:将E步骤所得的竹筒装茶连竹筒一起移至木板干仓内陈化,木板干仓内相对湿度为60-75%,温度为20℃-35℃,木板干仓内的陈化时间为1.2年;
G、包装:经陈化后的茶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重新包装;
H、成品:将包装好的茶叶贮存在成品库内,贮存环境要求保持清洁、干燥、无异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竹香味六堡茶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为:
A、原料存放:将按验收标准收购的六堡茶毛茶贮存在原料仓库,存放环境湿度控制在85%以下;
B、筛分:利用联合筛分机通过抖筛、圆筛、风选、拣梗对毛茶的外形进行整理,形成各机口茶;
C、拼配:将整理好的各机口茶,按品质和等级进行拼配,将外形相近的毛茶拼合在一起;
D、渥堆发酵:将拼配好的六堡茶毛茶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茶堆温度控制在50℃,环境湿度控制在80%,渥堆时间控制在15天;
E、蒸压:将茶叶用蒸汽蒸8分钟,然后压入竹筒内,将茶叶压满;所述竹筒容积与茶叶的质量比是1.5:1;
F、陈化:将E步骤所得的竹筒装茶连竹筒一起移至木板干仓内陈化,木板干仓内相对湿度为60-75%,温度为20℃-35℃,木板干仓内的陈化时间为1年;
G、包装:经陈化后的茶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重新包装;
H、成品:将包装好的茶叶贮存在成品库内,贮存环境要求保持清洁、干燥、无异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8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健藏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磷脂胶原蛋白豆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