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线路板引出线底板组合装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5533.3 | 申请日: | 2016-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0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邢瀛;朱佳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4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180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板 引出 底板 组合 装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线路板引出线底板组合装配结构,属于车用线路板引出线安装固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线路板引出线的固定方式,有的采用引出线底板组合机构,其中引出线呈L形结构。
生产中需要将上底板、下底板、引出线组装在一起。图6表示了上底板与各个引出线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在生产线上的装配工序中,第三引出线6是设备打弯后和上底板7连接在一体的,手动装配时,需要把第一引出线1及第二引出线2穿过上底板,然后利用上底板、下底板的本身的卡口来卡紧。但在组装过程中第一、第二引出线与上底板的间隙略大,难以准确定位,在定位不是很准确的情况下会造成下底板难以压入。生产效率低下并且质量不稳定。而由于引出线呈L形结构,现实中难以采用固定的模具将第一、第二引出线进行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车用线路板引出线的固定,但在组装过程中第一、第二引出线与上底板的间隙略大,难以准确定位,在定位不是很准确的情况下会造成下底板难以压入,生产效率低下并且质量不稳定。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线路板引出线底板组合装配机构,包括引出线夹持模组5,斜锲模组4,支架,滚珠3,销钉;设水平横向为X向,与X向水平垂直的方向为Y向,竖直向上为Z向;所述引出线夹持模组5、斜锲模组4分别与支架装配,引出线夹持模组5能够在支架的导向下沿Y向、Z向运动;所述斜锲模组4能够在支架的导向下沿X轴运动;第一引出线1与第二引出线2的一端分别沿Y向插入引出线夹持模组5;所述支架上部具有上底板安装口8,上底板放入所述上底板安装口8,所述第一引出线1与第二引出线2上端伸出所述上底板对应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宽度大于第一引出线1及第二引出线2的宽度,此时第一引出线1、第二引出线2与上底板未形成定位;所述斜锲模组4设于引出线夹持模组5下方,其间设有滚珠3,滚珠初始位于斜锲模组4的第一斜锲槽4a中;引出线夹持模组5与销钉固定连接,销钉Y方向与斜锲模组4的第二斜锲槽4b位置对应;斜锲模组4在外力带动下沿X向运动,滚珠3离开第一斜锲槽4a,并推动引出线夹持模组5向上运动,将第一、第二引出线1、2夹紧;斜锲模组4继续沿X向运动,第二斜锲槽4b推动销钉沿Y向运动,销钉带动引出线夹持模组5整体沿Y向运动,使第一、第二引出线1、2Y向运动到位;此时第一引出线1、第二引出线2与上底板形成定位;将下底板与上底板固定,同时将第一引出线1、第二引出线2固定。
由于上底板上的供第一、第二引出线插入的孔比较宽,第一、第二引出线插入上底板后并无法实现固定,只有将下底板与上底板固定后,第一、第二引出线才可以实现固定,因此第一、第二引出线在装配时定位十分困难,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机械机构,将上底板放入上底板安装口后,可以将第一、第二引出线与上底板之间的安装位置相互对应,此时在将下底板与上底板相互固定,同时将第一、第二引出线也进行了固定,从而大大方便了引出线的定位。
进一步的,斜锲模组4受到的外力来自于转盘摇臂机构,摇臂10一端与转盘9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斜锲模组4铰接;所述转盘9沿固定的竖直转轴转动,带动摇臂10摆动,当摇臂10摆动至与X方向同向时,所述转盘9达到止动点,此时第一斜锲槽4a与第二斜锲槽4b均完成各自推动动作,引出线夹持模组5移动到位。
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线夹持模组5上,第一引出线1的插入口1′位于第二引出线插入口2′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线夹持模组5上设有弹簧,用于夹持动作的自动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车用线路板引出线的定位更准确。
2)车用线路板引出线的固定更方便,更牢靠。
3)解决了第一、第二引出线与上底板的间隙略大,难以准确定位的技术难题。
4)由于上底板与引出线已准确定位和固定,下底板可以准确压入。
5)大大提高了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6)采用转盘摇臂机构,可以方便的确定斜锲模组移动到位的位置,操作更方便,生产效率更高,装配可靠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用线路板引出线底板组合装配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车用线路板引出线底板组合装配结构的左视剖面图。
图3是斜锲模组的主视图。
图4是斜锲模组的左视剖面图。
图5是斜锲模组的俯视图。
图6是第一、第二引出线与上底板完成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55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