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撞击缓冲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3346.3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明州 |
主分类号: | B60R19/20 | 分类号: | B60R19/20;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撞击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撞击安全装置,尤其涉及汽车撞击缓冲器,特别指通过活塞体发生破裂而瞬间释放内部压力以吸收撞击能量的汽车撞击缓冲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已经越来越多进入了我们的家庭,但是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量也极速增加。交通事故中,轻则造成车辆损伤,重则导致人员伤亡。虽然,汽车上都必须配置安全带,且大多数的汽车上还配置有安全气囊,通过安全带的束缚和安全气囊的缓冲来尽可能地保证汽车人员的安全,但是汽车猛烈撞击的情况下,即使有了上述的安全保护措施,仍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仍需加强车辆的安全性能,尽可能地保证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
现有申请号为200810157352.2名称为“车辆防撞击缓冲器”的公开文件公开了一种减轻汽车事故严重性的车辆防撞击缓冲器,其中包括横挡杆、横挡杆后侧的支撑架,横挡杆的后侧面上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插入后侧的支撑架内并与之前后滑动连接,支撑杆后方的支撑架内安装有撞击弹簧,撞击弹簧前端接支撑杆后端,撞击弹簧后端安装在支撑架内。另有申请号为200610015318.2名称为“汽车受到撞击时的液压缓冲装置”的公开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受到撞击时的液压缓冲装置。该液压缓冲装置包括活塞缸、活塞、活塞杆、缓冲启动装置,活塞缸与活塞杆及活塞的配合均为动配合,注入了油的活塞腔被活塞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前腔和后腔,在液压缓冲装置的缓冲作用达到最大设计缓冲能力之前,油不会充满与活塞腔连通的整个空间,缓冲启动装置用以固定活塞与活塞缸的相对位置,当汽车受撞力达到某个设计值时使液压缓冲装置开始发挥缓冲作用,这种液压缓冲装置在缓冲复位后,后腔中被排走的油可自动流回。当在活塞缸上开有通气孔连通前腔与外界,并采取措施防止油从通气孔排出,可取得更好的缓冲效果;以弹簧作为缓冲启动装置还可实现液压缓冲装置的缓慢复位及弹簧的二次缓冲。
上述两个缓冲装置都是采用弹簧作为主要的缓冲原件,但是弹簧最为一种储能元件,其压缩时进行蓄能,可弹簧复位时则会释放能量,将弹簧作为缓冲原件其在受到撞击时却能起到缓冲作用,但在弹簧复位时会对车内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其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且能有效吸收撞击能量的汽车撞击缓冲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撞击缓冲器,包括有固定于汽车的主梁上的至少一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达到设定压力后发生破裂的活塞体、活塞柱以及活塞盖,活塞体上设置有活塞体固定孔,活塞柱上设置有活塞柱固定孔;活塞体内轴向制有缓冲液容置腔,该缓冲液容置腔内充满缓冲液,活塞盖与所述活塞体相螺接,活塞柱上设置有扩大头,活塞柱穿置于所述活塞盖的中心孔内,其扩大头置于活塞体的缓冲液容置腔内,并与缓冲液容置腔的内壁密封配合,扩大头与所述缓冲液容置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受到撞击时,活塞柱压缩缓冲液使其压力升高,当压力大于活塞体的设定压力时,所述活塞体发生破裂而吸收撞击能量。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缓冲组件为二组,活塞体、活塞柱之间设置有兼作一级缓冲活塞柱和二级缓冲活塞体的中间体,中间体内轴向制有中间缓冲液容置腔,该中间缓冲液容置腔内也充满缓冲液;中间体一端设置有中间扩大头,另一端装配有中间活塞盖,中间扩大头穿过活塞盖与所述活塞体的缓冲液容置腔的内壁密封配合,活塞柱的扩大头穿过中间活塞盖与所述中间体的中间缓冲液容置腔的内壁密封配合。
上述的密封圈置于密封圈槽中,密封圈槽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
上述的活塞柱上设置有活塞柱固定杆,活塞柱固定孔开设于所述活塞柱固定杆的两端,活塞柱固定杆与所述活塞柱为拆卸配合。
上述的活塞柱固定杆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活塞柱上。
上述的活塞体上设置有活塞体固定杆,活塞体固定孔开设于所述活塞体固定杆的两端。
上述的活塞体固定杆与所述活塞体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
上述的活塞体的壁厚小于所述中间体的壁厚。
上述的活塞柱为实心结构。
上述的缓冲液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明州,未经王明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3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速度检测的电动天窗自适应防夹方法
- 下一篇: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