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场致离子发射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4405.9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明;张凯;李蔓;赵春晴;刘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9/02 | 分类号: | H01J9/02;F03H1/00;B82Y40/00;C23C14/24;C23C14/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发射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推进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场致离 子发射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场致离子发射现象是一种物理现象,其原理是在强电场下,液态金属在 静电场作用下,在表面产生感生电荷;电荷在静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场力, 从而将金属变形,形成“Taylor”尖;当静电场足够大时,“Taylor”尖端 金属原子将被电场力直接从金属液面拔出,并形成离子,发射出去,形成离 子流。利用该物理现象发展的场致离子发射技术在重力波探测卫星、相对论 验证卫星等无拖曳卫星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它可以提供亚微牛至毫牛量级 的推力,可以为卫星提供高精度的推力控制。因此,场致离子发射技术在航 天器微推进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最小亚微牛级的推力,并且比 冲高,这是其他推进技术无法实现的。而如此小的推力控制技术在重力场测 量卫星、引力波探测卫星等需要高精度控制卫星上有着重要作用。
场致离子发射需要极高的电场,必须利用尖状发射体,利用尖端增强电 场方式,在较低电压下,实现较大电场强度,从而达到液态金属离化、发射 的目的。
场致离子发射的发射体有小孔或者狭缝状,以及针尖状两大类。在针尖 状发射体中,一般采用机械加工或者化学腐蚀的方法,将钨丝等刻蚀出发射 体,例如如图1所示,图1显示了利用电化学方法腐蚀钨丝形成的针尖形貌。 奥地利的ACRS等国外公司主要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获得尖状体,再利用浸润现 象在尖状体上附着金属铟,从而得到场致离子发射的发射体。然而这种发射 体尖端曲率半径一般在10微米左右,很难进一步减小。由于发射体尖端曲率 半径越小,则需要的发射电压越低,发射性能越好,为此,有必要制备更小 尺寸的针尖状发射体,以更高效地解决空间航天器在轨的微推进控制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场致离子发射体制备方法。本 发明利用碳纳米管阵列,通过物理蒸发的方法,在其表面蒸镀上铟(In)或 者镓(Ga)金属,作为场致离子发射的发射体。该方法可以将发射体的尺寸 降低到100nm以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场致离子发射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碳纳米管阵列表面,通过热蒸镀或者电子束蒸发、磁控溅射方法在碳 纳米管阵列表面镀上一层低熔点金属铟(In)或镓(Ga),作为场致离子发 射的发射体。
其中,所述碳纳米管阵列通过CVD法制备,在基底上生长出取向排列的 碳纳米管阵列。
其中,所述基底为硅或金属。
其中,所述金属为大多数金属,常用的有铁、铜等。
其中,将碳纳米管阵列放入真空镀膜设备中,将块状金属铟或者镓放入 蒸发器皿中,在真空条件下,利用电阻加热方法或者电子束加热方法,将金 属铟或者镓加热融化,并蒸发,直至需要的镀膜厚度。
其中,通过控制镀膜的厚度获得不同曲率半径的纳米线,作为场致离子 的发射体。
进一步地,碳纳米管阵列中碳纳米管尖端曲率半径与碳纳米管直径基本 一致,为20nm左右。
其中,通过控制加热温度,调节镀膜速率,镀膜速率为0.1nm/s至5nm/s, 直至达到需要的厚度,厚度在100nm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降低场致离子发射体的制备难 度,减小发射体的尺寸,从而提高场致离子发射器的整体性能。将该发射体 放入场致离子发射测试装置,其可以在1500V电压下实现发射。而一般采用 微米级尖状发射体发射电压需要3000-5000V。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利用电化学方法腐蚀钨丝形成的针尖形貌;
图2显示了镀覆之前通过CVD法制备得到的碳纳米管阵列表面形貌;
图3显示了表面蒸镀后碳纳米管阵列表面上Ga后的形貌,其中,Ga的镀 覆厚度为100nm。
图4显示了表面蒸镀后碳纳米管阵列表面上In的形貌,其中,In的镀覆 厚度为100nm。
图5显示了场致离子发射体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中:1-碳纳米管阵列,1.1是基底,1.2是碳纳米管;2-碳纳米管镀 膜,其中2.1是真空室,2.2是金属源(In或Ga),2.3是加热装置;3-镀膜 后的碳纳米管阵列,3.1是碳纳米管表面镀的金属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44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