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荷电状态的校准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8318.0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4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张广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张驰;宋志强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状态 校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荷电状态的校准方法 和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直接关系到 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降 低石油消耗、低污染、低噪声的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途 径。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兼顾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优势,在满足汽车动力性要求 和续驶里程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排放,被认为是当前节能和 减排的有效路径之一。
电池剩余电量又称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表示电池当前可供用电设 备使用的电量多少。SOC可以为电动汽车整车的能量管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准确估算电 池剩余电量可以在电池使用时使SOC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过充或过放对电池造成损 伤,为合理利用电池,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使用成本提供了重要依据。
准确估算SOC值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如锂电池) 的充放电过程中,对SOC的计算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安时积分法、 开路电压(OpenCircuitVoltage,OCV)-SOC曲线法或这二者的结合来计算SOC。为避免 计算过程中检测误差对SOC的影响,在达到充电截止条件或放电截止条件时将SOC值设 定为固定值。
然而,安时积分法在电流检测过程中存在电流采样误差和量化误差,OCV-SOC曲线 法在计算过程中存在单体电压采样误差、电流放电倍率的影响等,因此这两种方法都会对 最终SOC的计算结果造成影响。在实际工况下,历次累计会导致计算误差增大,从而显著 影响电池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荷电状态的校准方法和装置,从而降低SOC 计算误差,并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荷电状态的校准方法,包括:
在电池的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中,利用安时积分法确定所述电池的第一荷电状态值;
在所述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中,基于电池开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的第二荷电状态值;
基于所述第一荷电状态值和所述第二荷电状态值,确定所述电池的荷电状态校准值。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达到充电截止条件时,置位充电标准标志并清零放电标准标志;
和/或
当在所述放电过程中达到放电截止条件时,置位放电标准标志并清零充电标准标志。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荷电状态值和所述第二荷电状态值,确定所述电池的荷电 状态校准值包括:
当所述充电标准标志或放电标准标志被置位时,将所述第一荷电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电 池的荷电状态校准值。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荷电状态值和所述第二荷电状态值,确定所述电池的荷电 状态校准值包括:
当所述充电标准标志和放电标准标志都没有被置位时,计算第一荷电状态值和第二荷 电状态值的加权平均值,将所述加权平均值确定为所述电池的荷电状态校准值。
优选地,所述计算第一荷电状态值和第二荷电状态值的加权平均值包括:
基于第二荷电状态值所处的荷电状态区间,确定第二荷电状态值的权重A;
将(1-A)确定为第一荷电状态值的权重;
计算加权平均值S,S=SOC2*A+(1-A)*SOC1,其中第一荷电状态值为SOC1;第二荷 电状态值为SOC2。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荷电状态的校准装置,包括:
第一荷电状态值确定模块,用于在电池的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中,利用安时积分法确 定所述电池的第一荷电状态值;
第二荷电状态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中,基于电池开路电压确 定所述电池的第二荷电状态值;
校准值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荷电状态值和所述第二荷电状态值,确定所述电 池的荷电状态校准值。
优选地,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当在所述充电过程中达到充电截止条件时,置位充电标准标志并清零 放电标准标志;当在所述放电过程中达到放电截止条件时,置位放电标准标志并清零充电 标准标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