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的方法及其所用的配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3243.5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0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周明顺;夏铁玉;刘沛江;翟立委;刘杰;徐礼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16 | 分类号: | C22B1/16;B01F15/0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料 烧结矿 烧结混合料 石灰石 配料装置 菱镁石 碱度 熔剂 铁料 含铁原料 生石灰 燃料 碱度稳定性 二元碱度 配料混合 烧结 配料比 质量份 混匀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的方法及所用的配料装置,烧结混合料由下述原料按质量份比例组成:含铁原料78~84份、生石灰4~5.5份,石灰石8~11份,菱镁石0.7~2份,燃料3~5.5份;烧结混合料的二元碱度为1.8~2.2;将石灰石总量的50%~80%和菱镁石总量的40%~60%加入到含铁原料中,混合后得到铁料混合料;将生石灰、剩余石灰石和剩余菱镁石进行配料混合后得熔剂混合料;将铁料混合料、熔剂混合料和燃料进行二次配料后混匀得烧结混合料,保证其当碱度R的波动范围在±0.05以内,烧结后得成品烧结矿。本发明通过分别控制铁料混合料及熔剂混合料中CaO和SiO2的标准偏差,并通过配料装置保证配料比的准确性,进而达到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铁原料混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的方法及所用的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烧结矿是高炉冶炼的主要原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炼铁生产过程稳定、顺行和其它技术经济指标。烧结矿不仅要求品位高、强度高、粒度组成合理,而且要求其碱度稳定。碱度的波动会引起高炉炉温和造渣制度的波动,严重时会引起高炉悬料或崩料,给炼铁操作带来不利影响,最终导致焦比升高,高炉产量下降。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的提高,对烧结和炼铁的产量、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按国内经验碱度稳定率每提高10%时,高炉焦比降低1%,产量提高1.5%。
烧结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烧结矿二元碱度为烧结矿中CaO与SiO2的比值。造成烧结矿中各成分波动范围较大,影响二元碱度稳定率的主要因素如下:1)为降低铁前成本,烧结原料中配加低质料,每月入烧矿种多达10余种;配比变化频繁,造成混匀料SiO2波动较大,影响后续熔剂配加的准确性;2)返杂料和回收料的使用比例加大,杂料品种多、成分不均匀,造成混匀料成分波动大,直接影响到烧结矿二元碱度的稳定性;3)配料量和配料准确性的波动是影响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的显著因素,控制石灰石、生石灰、菱镁石组成的熔剂混合料的配料准确性和成分稳定性可以提高烧结矿的碱度稳定率。
申请号为200910136015.X(申请日为2009年4月23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铁矿石烧结熔剂分加方法及装置”,其核心技术在于所加熔剂在不同阶段分两次加入烧结料中,采用配料室第一次加入部分熔剂,经一次混合后第二次加入熔剂,经过二次混合后在烧结机上进行烧结。该专利通过实施熔剂分加技术,改善了钒钛烧结矿强度差和冶金性能差的缺陷,提高了钒钛烧结矿产质量。但其方法中没有采取稳定烧结原料成分和烧结配矿准确性的措施,也没有对烧结矿碱度波动进行校正,因而烧结矿碱度的稳定率难以保证。
申请号为201210433736.9(申请日为2012年11月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烧结矿碱度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其技术要点为:在第一时间点时,获取第一时间监测数 据;在第二时间点时,获取第二时间监测数据;判断所述第二配比和第一配比是否相同;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第一时间监测数据和第二时间监测数据是否满足碱度升高标准;如果是,则将烧结矿碱度检测结果输出为碱度升高;如果否,则判断所述第一时间监测数据和第二时间检测数据是否满足碱度降低标准,如果是,则将烧结矿碱度检测结果输出为碱度降低。该方法缩短了从配料完成到检测出碱度的时间,但该方法只能通过烧结过程监测数据判断碱度波动,方法复杂且具滞后,同样难以保证碱度的稳定性。
申请号为201310643001.3(申请日为2013年12月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烧结矿碱度调整方法”,通过日常碱度调整过程中的计算对碱度进行调整;通过换堆碱度调整对第一步换堆碱度和第二步换堆碱度进行计算,换堆期间需要掌握换堆时间、成分变化、调整量等信息,分步骤、有层次的去调整碱度;最终调整幅度为理论调整百分比与调整量的乘积。该方法能够对烧结矿碱度做出快速调整,做到无波动换堆,但该方法仅仅通过理论计算调整原料成分,没有保证配料系统精确性的具体措施,因而实际应用效果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32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外壳变形的矫正方法
- 下一篇:熔融液态高铅渣节能还原熔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