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节杆菌及其产生的透明质酸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15793.0 申请日: 2016-03-02
公开(公告)号: CN105567606B 公开(公告)日: 2019-03-19
发明(设计)人: 张京良;朱常亮;江晓路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9/26;C12R1/06
代理公司: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代理人: 刘晓
地址: 266061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球形 杆菌 及其 产生 透明质酸酶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形节杆菌及其产生的透明质酸酶。本发明涉及一种来源于潮间带污泥的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A152,该菌株具有营养条件简单、易培养的特点,使用本发明的菌株生产透明质酸酶,具有产酶活力高、稳定性好、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实现大规模培养,满足工业化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通过变温调控生产方法获得的透明质酸酶,将种子培养转接到发酵培养过程中进行低温诱导发酵,发酵液经过分离纯化、冷冻干燥,可以获得不同规格的透明质酸酶产品,该方法具有产酶量高,生产周期短,操作简单的优势。本发明中来源于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A152的透明质酸酶,SDS‑PAGE确定该酶分子量为73.7 kD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形节杆菌 A152菌株及其产生的透明质酸酶。

背景技术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 HA),又名玻璃酸,是由重复单元[(1–›3) β-D-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1–›4) β-D-葡萄糖醛酸(GlcUA)]交替连接而成的一种链状高分子聚合物,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皮肤、软骨、关节、玻璃体等生物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根据其分子量不同可以分为高分子量透明质酸( HMWHA )和低分子量透明质酸( LMWHA ),HMWHA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抗血管生成活性,促进人体伤口愈合;LMWHA促进内皮细胞的分化,抗细胞凋亡,促进软骨、内皮等细胞的迁移,还具有抗炎的作用,HA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医学和药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透明质酸酶又叫玻璃酸酶,是可使HA发生低分子化作用的糖苷酶,也能降解其他机体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具有特异性的生理学活性。目前公认的分类方法将透明质酸酶分为三大类:(1)第一类是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35),主要来源于脊椎动物以及某些生物的毒液。这类酶是水解酶和转糖苷酶,通过作用于β-1,4糖苷键降解底物得到以四糖为主的终产物。(2)第二类是内切-β-葡萄糖醛酸苷酶(EC 3.2.1.36),主要从水蛭的唾液腺和十二指肠虫提取。该类酶是水解酶,主要作用域β-1, 3糖苷键,可特异性降解HA,产生以四糖或己糖(还原端为葡萄糖醛酸)为主的终产物;(3)第三类为透明质酸裂解酶(EC4.2.2.1),主要是由梭菌属、链球菌、链霉菌产生,作用于β-l, 4糖苷键,通过β-消去机制进行降解,降解HA后的终产物为4,5-不饱和双糖。

据本发明人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检索所知,目前有报道来源于链霉菌(Streptomyces koganeiensis)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21.6kDa(专利号:CN 102439144 B);来源于芽孢杆菌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123kDa(专利号:CN 103255076 A);来源于芽孢杆菌(Bacillus niacini)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120kDa(Atsushi Kurata等);来源于噬尼古丁节杆菌(Artbrobacter nicotinovorous)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22.1kDa(苏康等);来源于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130 kDa(Andrew G等);来源于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40 kDa(Sudhir Kumar Singh等);来源于链球菌属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111 kDa(John E. Coligan等);来源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透明质酸酶,分子量58 kDa(Martin Oettl等)。

通过大量信息检索,在产酶微生物与酶的分子量方面比对,未发现有与本发明人研究的透明质酸酶相同的。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5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