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的进给速度后处理器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6373.4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3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奚学程;陈昊;刘宏达;赵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7/20 | 分类号: | B23H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联动 电火花 加工 进给 速度 处理器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火花过程控制,属于特种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多轴联动电火花进给速度控制器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数控机械加工包含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后处理,数控加工几个典型的环节,如图1所示。由CAD对加工工件进行设计,CAM模拟加工过程生成加工轨迹信息,而后处理过程针对设备或工艺过程对加工代码进行优化,获得更好的加工效果。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工件和电极之间的一系列火花放电,对工件材料进行去除的一种过程。电火花加工普遍被用于模具、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电火花加工与传统铣削加工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电火花加工是非接触式加工,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可以加工出非常复杂的型腔,将加工工具电极的表面形状复制到工件上。例如闭式整体叶盘采用如图2所示的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进行加工,利用三根直线轴X、Y、Z和三根旋转轴A、B、C的合成运动,可以将加工工具电极进给到闭式整体叶盘内部,将电极的表面形状复制到闭式整体叶盘上,完成叶盘的加工,如图3所示。在多轴联动的情况下,电极上放电点相对于工件上对应点之间的相对运动量是合成运动的结果,在电火花机床数控系统中,采用扩展线位移的方式对直线轴线速度和旋转轴角速度进行合成,即将N个轴的各自速度值进行正交合成。由于线速度和角速度量纲的不同,直接的不考虑旋转轴旋转半径的合成势必会造成速度的不匹配,从而影响到加工效果。电火花加工中,与铣削加工中根据的给定的速度进给不同,是根据测量的极间状态决定加工方向向前还是向后,并且根据当前测量的极间电压和设定伺服电压的差值决定向前或向后的速度,根据电极和工件之间放电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开路,正常放电,短路,电弧等四种状态。伺服控制系统通过采集电压、电流等信息估计放电状态,然后根据经验公式决定电极的进给速度。在经验公式中,进给速度是用线速度进行表示的。在有旋转轴参与的伺服控制中,数控系统并不知道电极和工件的旋转轴旋转半径的大小,这就造成了实际进给量与经验公式所要求的进给量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角速度,在加工点的旋转半径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同样的处理是极不合理的。
由于旋转轴是复杂型腔加工必须采用的,这种情况下,正确处理旋转轴运动和旋转轴参与的合成运动是必要的。将旋转轴与直线轴速度进行统一需要知道旋转轴的旋转半径,在加工之前,有了电极和工件的旋转半径信息才可以进行后处理规划。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的进给速度后处理器设计方法,能够大幅减少量纲不匹配造成的速度波动,避免旋转轴参与的运动放电状态不稳定,减少开路与短路状态的发生,提升电火花加工的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的进给速度后处理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工具电极和工件参考点的选取与旋转半径的测量,用于后面每个轴运动比率的计算;
步骤二:根据各个旋转轴的旋转半径求出各个旋转轴的运动比率;
步骤三:从第一行G代码开始逐行读取加工G代码,根据每一行G代码的各个运动轴的运动量,通过加权平均法求出该行G代码的运动比例系数,直至所有行G代码计算结束;
步骤四:从第一行G代码开始逐行将原先规划的进给速度乘以该行G代码的运动比例系数,并用算好的结果替代原来的进给速度,直至所有行G代码计算结束;
步骤五:更改好进给速度后的G代码传递给数控系统,从而能够减小旋转轴参与的运动放电状态不稳定,减少开路与短路状态的发生,提升有效放电率。
本发明原理如下:
对于有旋转轴参与的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来说,控制的对象是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距离。但是从数控系统伺服控制的角度来看,如果是旋转轴运动,那么工件的线速度是角速度和工件上放电点与旋转轴之间半径的乘积。旋转轴运动一个单位的位移需要等于直线轴运动一个单位的位移。以三根直线轴三根旋转轴参与运动的六轴联动为例,三根直线轴定义为X、Y、Z,三根旋转轴定义为A、B、C。所以我们给每个轴引入一个运动比率,这个比率可以表示为:
设直线轴的运动系数为1,公式(1)可以简化为:
加工工具电极和工件的旋转半径选择是基于他们的CAD模型的。一般来说,参与放电的部分半径最大的位置是最容易产生放电集中的位置,所以加工工具电极和工件上沿该运动轴的最大旋转半径选为该轴的参考半径。在得到各个轴的参考半径后,根据公式(2)就可以求出各个旋转轴的运动系数,例如轴n的运动系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6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