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适应性人机交互型智能泊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8486.6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4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蔡英凤;高力;王海;陈龙;江浩斌;马世典;梁军;刘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50/08 | 分类号: | B60W50/08;B60W50/14;B60W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性 人机交互 智能 泊车 方法 | ||
1.一种高适应性人机交互型智能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高适应性人机交互型智能泊车系统;
步骤二,进入可泊车区域后,驾驶员根据需求,开启自动泊车系统,进入寻库模式;
步骤三,环境采集模块(101)开启,摄像机和激光雷达扫描车辆周边环境,将数据传 送到中央处理器模块(103)中;中央处理器模块(103)中的环境识别单元(1031)融合 摄像机和激光雷达的数据,生成车辆周边的环境地图并识别障碍物;车位识别单元(1032) 基于泊车地图生成泊车位置方框,并送人机交互模块(102)显示;
步骤四,如果驾驶员认为默认的车位不需要调整,系统直接生成泊车路径;当驾驶员 对系统默认的车位不满意时,系统通过人机交互模块(102)允许实现人机交互界面对泊车 位置进行调整,驾驶员在人机交互界面上调整泊车位置方框;人机交互模块(102)将驾驶 员确认的结果反馈至中央处理器模块(103)中的车位识别单元(1032),直至驾驶员确认 泊车位置有效;
步骤五,中央处理器模块(103)中的路径规划单元(1033)基于泊车位置和自车的相 对位置,解算出泊车路径,并通过人机交互模块(102)显示;
步骤六,驾驶员通过人机交互模块(102)对显示的泊车路径进行确认,若驾驶员对解 算出的泊车路径满意,则直接进入下一步;若默认的泊车路径不合理,驾驶员可以通过人 机交互界面对泊车路径进行调整,人机交互模块(102)将确认结果反馈至中央处理器模块 (103)的路径规划单元(1033);重复步骤五,直到驾驶员确认后,进入下一步;
步骤七,中央处理器模块(103)中的车辆运动参数计算单元(1034)根据泊车位置、 泊车路径以及自车位置,计算出车辆的运动控制参数,并发送至车辆运动控制模块(104), 进入泊车模式;
步骤八,车辆运动控制模块(104)接收到车辆运动控制参数后,与传动系、转向系对 接,使得车辆沿着预期规划的路径运动,即可完成泊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人机交互型智能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人机交互模块(102)中,人机交互模块(102)将车位识别单元(1032)检测到的合适泊 车区间用方框显示在屏幕上,当驾驶员认为该方框区域需要调整时,可利用屏幕上的人机 交互接口,以拖拽、旋转、缩放的方式对泊车方框进行调整;人机交互模块(102)将路径 规划单元(1033)规划的泊车路径显示在屏幕上,当驾驶员认为该路径范围内存在障碍物 时,可利用屏幕上的人机交互接口,以点击“标记为障碍物”方式,实现泊车路径避开特 定道路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人机交互型智能泊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一中高适应性人机交互型智能泊车系统,包括:环境采集模块(101),人机交互模块 (102),中央处理器模块(103)和车辆运动控制模块(104);
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103)包括:环境识别单元(1031)、车位识别单元(1032)、路 径规划单元(1033)和车辆运动参数计算单元(1034);
所述环境采集模块(101)包括摄像机和激光雷达,所述摄像机和激光雷达均与中央处 理器模块(103)相连接,将检测的车辆周边环境信息转化为数字量,并发送给中央处理器 模块(103);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02),用于显示和调整泊车位置和泊车路径,通过触摸屏实现驾 驶员与中央处理器模块(103)的交互;
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103)处理环境采集模块(101)发送的数据,生成泊车环境地 图、泊车位置与泊车路径,并发送至车辆运动控制模块(104);
所述车辆运动控制模块(104),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器模块(103)发送的车辆运行参数, 控制车辆运行,完成泊车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84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铁公交系统
- 下一篇:跟车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