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酒糟鱼丸的制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31276.2 申请日: 2016-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5685852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2
发明(设计)人: 林心萍;刘洒洒;纪超凡;董秀萍;潘锦锋;孙黎明;谢同舟;高宁;屈福杰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7/00 分类号: A23L17/00
代理公司: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代理人: 刘琦
地址: 11603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酒糟 鱼丸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鱼类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酒糟鱼丸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鱼丸,又名鱼圆,古时称“氽鱼丸”,是以鱼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丸 状食品。味道鲜美,色泽如瓷,富有弹性,脆而不腻,既可作点心配料,又可 作汤,是沿海地区不可缺少的海味佳肴。鱼丸有很多种,从做法上分有清蒸鱼 丸、红烧鱼丸、水煮鱼丸等;从地域上分有福州鱼丸,晋江鱼丸,温州鱼丸, 潮州鱼丸,台湾鱼丸等。然而传统鱼丸单纯以鱼肉为主要原料,口味单一,且 若采用某些淡水鱼,如鲢、鳙等,加工成鱼丸,鱼腥味重,不利于这些鱼类的 加工发展。

红糟,是我国的传统特产,是采用红曲和糯米酿造红曲酒后所剩余的发酵 衍生物,红曲酒筛滤后剩下的渣滓就即为红糟。红糟中富含蛋白质、淀粉、粗 纤维、脂肪、氨基酸、聚戊糖、灰分以及丰富的维生素、生长素等物质和一些 矿物质元素,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真菌、多种清香醇甜因子等营养物质。此 外,研究表明它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及防癌等特殊功能,更有 难能可贵的天然红色素,是珍贵的美味健康天然食品。糟制鱼类是我国的传统 美食,近年来,多家公司开始开发将此传统食品工业化的工艺,如福建坤兴海 洋生物有限公司在2014年申报了“一种糟制海水鱼的加工方法”(申请号: 201410278671.4),徐州美新制罐食品有限公司在2014年申报了“一种果香糟 鱼的制备工艺”(申请号:201410268953.8),霍山源味园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 2014年申报了“一种即食糟鱼”(申请号:201410237278.0)。然而,鱼糜制 品,如鱼丸,作为功能区别于鱼肉的再成型产品,利用红糟制作鱼糜或鱼丸的 工艺较为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鱼丸类食品的制作方法,优化鱼丸类食品的风 味、提高营养价值;同时,实现红曲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渣滓——即红糟的再 利用,充分开发红糟的营养价值,提高其经济附加值,实现红糟的高值化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酒糟鱼丸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1、斩拌:取鱼糜斩拌2~5min分钟,加入食盐继续斩拌10~15min,再加 入红糟、调味料和辅料拌搅均匀,斩拌10~15min,得到红糟鱼糜;

所述调味料包括味精、白糖、白胡椒粉、五香粉或葱姜汁;所述辅料包括 淀粉和蛋清;

以质量份数计,所述鱼糜、食盐、红糟、调味料和辅料的比例为:鱼糜50~80 份,食盐1~3份,红糟10~20份,味精0.08~1份,白糖0.5~2份,淀粉6~12份, 蛋清4~8份,白胡椒粉0~0.05份、五香粉0~0.05份、葱姜汁0~0.02份;

S2、红糟低温发酵:将步骤S1制得的红糟鱼糜在10~20℃条件下发酵2~12h, 得到发酵鱼糜;将制得的所述发酵鱼糜置于0~4℃存放备用;

应用红糟中残留的酵母及霉菌对鱼肉进行发酵,有利于鱼肉中的营养成分 分解,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同时红糟中含有清香醇甜因子可缓慢的渗透,促 进良好风味的形成;

S3、成型:将步骤S2制得的发酵鱼糜制成丸状,放入0~4℃的水中收缩定 型,得到成型鱼丸;

S4、蒸煮:将步骤S3制得的成型鱼丸进行分段式加热:先将所述成型鱼丸 在40~50℃条件下蒸煮3~10min;再在85~95℃条件下继续蒸煮5~15min,得到 熟化鱼丸;

S5、冷却:将步骤S4制得的熟化鱼丸冷却至10~15℃,得到酒糟鱼丸;

冷却处理可防止鱼丸干燥而发生皱皮和褐变等,使表面柔软光滑。

优选方式下,步骤S1所述鱼糜为海水鱼或淡水鱼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制得 的鱼糜。

最优方式下,步骤S1所述鱼糜为鲅鱼、鳗鱼、鲢鱼、鳙鱼或草鱼中的一种 或几种混合制得的鱼糜。

优选方式下,步骤S1所述鱼糜的制作方法为:

清洗鱼类外表皮,控制水温在0~25℃、采用2~8倍的水量,漂洗4~18min, 洗去鱼身上附着的粘液和细菌;去头、皮、内脏,用水进行第二次清洗;经过 采肉、漂洗、脱水、精滤处理,制得鱼糜。

最优方式下,所述脱水处理为:在8~12℃条件下,将鱼肉离心脱水至原含 水量的8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12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