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灰飞虱获得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及其人工饲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1539.X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莹;霍岩;张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10/30;A23K20/163;A23K10/18;A23K50/90;C12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张立娜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人工饲料 毒率 饲喂 体内 蔗糖水溶液 实验平台 水稻植株 传统的 抗病 昆虫 无毒 病毒 传播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灰飞虱获得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及其人工饲料。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灰飞虱获得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给灰飞虱饲喂含有水稻条纹病毒的人工饲料,从而使所述灰飞虱获得水稻条纹病毒;所述人工饲料的组成如下:每μL所述人工饲料中含有大于等于300ng所述水稻条纹病毒;余量是浓度为50g/L的蔗糖水溶液。该方法的获毒率达到90%以上,与传统的使用带毒的水稻植株饲喂无毒无灰飞虱的方法相比,获毒率大大提高。本发明建立了使灰飞虱高效获毒的实验平台,将有力促进水稻条纹病毒在灰飞虱体内传播机理的研究,推动在昆虫体内清除病毒的新型抗病策略的有效进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使灰飞虱获得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及其人工饲料。
背景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其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属纤细病毒属病毒。病毒粒子丝状,大小400×8nm,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即内含体,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病叶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为55℃3分钟,零下20℃,体外保毒期(病稻)8个月。
水稻条纹病毒在水稻植株之间的传播需要借助昆虫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无毒灰飞虱获毒实验是研究病毒水平传播过程及水稻-灰飞虱-RSV三者互作的重要基础。传统的饲毒方法是使用带毒的水稻植物饲喂无毒无灰飞虱,获毒率一般不高于30%。如李硕等人采用新鲜离体病叶饲毒,灰飞虱的获毒率为11.8%(李硕,王世娟,訾金燕,等.灰飞虱从离体病叶快速获得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江苏农业学报,2014,30(2):449-451.);再如王爽等人的研究表明,无毒灰飞虱在染病稻株上取食2h后,其带毒率开始趋向平稳,基本保持在30%左右(王爽,杨益众,仲崇翔.条纹病毒RSV在灰飞虱与水稻植株之间传递速率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5):328-332.)。可见,传统的采用带毒病株饲喂灰飞虱的方法,其灰飞虱的获毒率相对较低,另外,带毒病株的采集受到季节因素的制约,制约了获毒工作的研究。
目前,急需一种使灰飞虱能够高效获得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灰飞虱获得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灰飞虱获得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给灰飞虱饲喂含有水稻条纹病毒的人工饲料,从而使所述灰飞虱获得水稻条纹病毒;
所述人工饲料的组成如下:每μL所述人工饲料中含有大于等于300ng(如300-1200ng,再如600-1200ng)所述水稻条纹病毒;余量是浓度为50g/L的蔗糖水溶液。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人工饲料具体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获得的:以携带有水稻条纹病毒的水稻叶片(最好是感染了水稻条纹病毒且发病症状明显的水稻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条纹病毒;将所提取的水稻条纹病毒加入到浓度为50g/L的蔗 糖水溶液中,使所述水稻条纹病毒的终浓度大于等于300ng/μL(如300-1200ng/μL,再如600-1200ng/μL),即得所述人工饲料。其中,所述携带有水稻条纹病毒的水稻叶片最好为田间采集的携带有水稻条纹病毒的水稻叶片。
其中,所述携带有水稻条纹病毒的水稻叶片可经过-80℃冷冻保存。
进一步,所述“以携带有水稻条纹病毒的水稻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条纹病毒”的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a1)将所述携带有水稻条纹病毒的水稻叶片用液氮研磨成细粉状,加入PBS,4℃震荡15min
其中,所述震荡可为用螺旋震荡仪震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15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生萤火虫蛹期观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善生猪肉质的生猪养殖方法
- 基于基因沉默技术的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Tubulin及其dsRNA
- 一种快速检测单头灰飞虱体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方法
- 灰飞虱抗药性基因CYP6AY3v2、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抗药性羧酸酯酶基因LSCE12、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抗药性雌激素相关受体基因LSERR、降低灰飞虱抗药性的基因片段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ATPase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Transcription factor IIB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Ribosomal protein L9e及其应用
- 灰飞虱致死基因片段Ribosomal protein L19及其应用
- 降低灰飞虱产卵量的细胞凋亡基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