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低温嫩化的鲍鱼产品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6479.0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7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董秀萍;王阳;王雅菲;秦磊;刘玉欣;祁立波;朱蓓薇;陈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7/40 | 分类号: | A23L17/4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低温 鲍鱼 产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鲍鱼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低温嫩化技术的鲍鱼产品的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温嫩化技术是近年来肉制品研究的热点,低温嫩化处理可提高肉的食用 品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嫩化化过程中肉制品内源蛋白酶系(钙激活蛋白酶 系统和溶酶体组织蛋白酶系统等)会降解维持结构形态的蛋白,提高肉的嫩 度。研究发现,畜禽肉的嫩化与其中的蛋白酶系(组织蛋白酶,钙蛋白酶等) 有很大关系,其中的LTLT(低温长时间加热)模式已经在牛肉嫩化上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烟熏技术也是赋予肉制品独特风味的加工技术,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 肉的颜色,起到杀菌防止腐的作用;但对于不同种类原料和成品需求,其加工 工艺有所不同。
鲍鱼,是生活在浅海低潮线以下岩石上的一种单壳类软体动物,属软体动 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鲍鱼作为海产“八珍之 一”,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配比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鲍鱼蛋白 质主要由肌原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蛋白组成,其蛋白组成不同于畜禽肉和鱼等 水产品,加工特性也有所不同。目前,鲍鱼加工产品以干鲍鱼、冷冻鲍鱼、罐 头鲍鱼和即食鲍鱼为主,因加工和食用方法不同,产品质地和风味各异,但都 会有热加工的过程。热加工过程对鲍鱼制品的风味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可促进 蛋白质变性,改善鲍鱼感官品质;另一方面,控制不当会导致某些营养成分流 失或破坏,且组织状态和质地变差。因此,如何建立适宜于鲍鱼的低温嫩化技 术和烟熏技术,开发出具有独特嫩度和风味的鲍鱼产品是本专利的重点。首 先,利用鲍鱼腹足中存在的内源酶进行生物嫩化,并结合物理嫩化技术建立鲍 鱼的品质改良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宜于鲍鱼的低温真空熟化、烟熏等技 术,减少营养素流失,实现贝类产品的营养增值,并形成独特风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开发鲍鱼产品,改良现有鲍鱼产品的品质及风味,提升产 品嫩度,避免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的流失,提升产品的营养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低温嫩化的鲍鱼产品制作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鲍鱼去壳、去内脏,取肉,洗净;
S2、生物嫩化:将步骤S1得到的鲍鱼肉置于真空保温装置中,添加1倍质 量的水,40~55℃间歇搅拌0.5~1h;
利用鲍鱼肉自身内源酶系初步调整鲍鱼的组织状态;
S3、配制腌制液:将水、盐、白糖、味精、液体香辛料按质量配比 900:40~50:40~60:1.0~2.0:2.0~6.0混合,制得腌制液;
S4、物理嫩化:将步骤S3得到的腌制液与步骤S2得到的鲍鱼肉按照质量 比1:1的比例0~4℃腌制2~4h;取出腌制后的所述鲍鱼肉,在真空度 0.070~0.085Mpa条件下,真空滚揉0.5~2h;将滚揉后的所述鲍鱼肉再次放入所 述腌制液中,0~4℃腌制0.5~1h;
利用机械滚揉方式促进腌制液在鲍鱼腹足内的渗透和扩散,从而提升组织 的持水能力和嫩度;
S5、低温真空熟化:将步骤S4得到的鲍鱼肉置于真空保温装置中, 60~75℃、真空度0.060~0.095MPa,静置1~7h;
S6、熏制:将步骤S5得到的鲍鱼肉放入烟熏装置中进行烟熏,得到低温嫩 化的烟熏鲍鱼;
S7、包装:将步骤S6得到的烟熏鲍鱼进行真空包装,即得到基于低温嫩化 的鲍鱼产品。
上述步骤中,控制鲍鱼温度的方式为:将温度计探头插入鲍鱼腹足中心 处,深度为鲍鱼整体厚度的一半,来监控鲍鱼的中心温度。
优选方式下,步骤S2所述间歇搅拌模式为:每搅拌20min静置5min。
优选方式下,步骤S4所述真空滚揉过程为间歇式抽真空滚揉,具体设置为: 每滚揉20min静置5min。
优选方式下,步骤S6所述烟熏过程为冷熏;具体的操作条件为:15~32℃ 熏制1~3天。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
1.本发明建立了生物嫩化和物理嫩化相结合的鲍鱼品质改良技术,其中生 物嫩化着重控制温度区域(40~55℃)发挥鲍鱼内源酶作用,调整鲍鱼组织状 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6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化生产加工干枣的系统
- 下一篇:二工位全自动塑料容器拉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