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隔水汽的聚合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9436.8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4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04 | 分类号: | C08L33/04;C08L67/02;C08L23/16;C08L55/02;C08L83/04;C08L77/10;C08K13/04;C08K7/24;C08K3/26;C08K3/22;C08K5/17;C08K7/10;C08J5/18;H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34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隔 水汽 聚合 纳米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阻隔水汽的聚合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包括:聚丙烯酸酯10-25份、碳纳米管8-28份、碳酸钙0.1-2份、三元乙丙橡胶1-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1-5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8份、硅酮粉1-5份、十二烷基氨基丙酸2-12份、乙酸丁酯30-60份、芳纶纤维1-8份、碳化硅纤维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水汽的聚合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包括:聚丙烯酸酯12-20份、碳纳米管10-25份、碳酸钙0.1-1份、三元乙丙橡胶2-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2-18份、纳米二氧化锆2-3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6份、硅酮粉1-3份、十二烷基氨基丙酸4-10份、乙酸丁酯35-55份、芳纶纤维2-5份、碳化硅纤维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隔水汽的聚合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包括:聚丙烯酸酯14-18份、碳纳米管15-20份、碳酸钙0.1-1份、三元乙丙橡胶3-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4-16份、纳米二氧化锆2-3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3-5份、硅酮粉2-3份、十二烷基氨基丙酸5-8份、乙酸丁酯40-50份、芳纶纤维3-4份、碳化硅纤维3-4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阻隔水汽的聚合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容器中加入十二烷基氨基丙酸,然后加入聚丙烯酸酯、碳纳米管、碳酸钙、三元乙丙橡胶与纳米二氧化锆,搅拌均匀,再加入乙酸丁酯,然后再逐步加入硅酮粉、芳纶纤维与碳化硅纤维,搅拌均匀后,得到耐候层组合物;
2)将耐候层组合物涂布于110-170μm厚的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制作的基材上,具体涂布过程如下:先将基材经放卷机放卷,然后自动上料,耐候层组合物在基材上涂布之后经过三段烘板箱烘烤,烘板箱温度分别设为120-125℃,100-108℃,80-90℃,烘道长度为10-25m,线速度为2-20m/min,再通过3-6kg/cm2的压力辊辊压,最后经收卷机收卷,即得聚合纳米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隔水汽的聚合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聚碳酸酯制作的基材的厚度为120-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隔水汽的聚合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烘道长度为15-20m,线速度为5-15m/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隔水汽的聚合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压力辊辊压压力为4.5kg/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943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