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药工业中的膜法除热源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8797.9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2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东大智汇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5 | 代理人: | 李海峰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药 工业 中的 热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药工业中的膜法除热源工艺。
背景技术
热源(Pyrogen)又称内毒素,是在水溶液中形成的缔合体,相对分子量可高达50万以上,具有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易被除灭。如有微量热源注入人体血液系统,会导致严重发热,甚至会引起死亡,因此在制药工业中尽可能降低药液中热源的含量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使用大输液时,对热源的浓度要求更为严格,如上海长征制药厂大输液的热源合格指标控制值为0.25EU/ml。
目前除热源的方法有以下三类:
1、蒸馏法生产去热源水作为注射用水和洗涤水,但由于用量很大,所以生产能耗成本较高;由于热源水温度较高,也会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
2、活性炭吸附法,即在配液时加入0.1~0.5%(溶液体积)的针用一级活性炭,煮沸并搅拌15分钟,即能除去大部分热原,而且活性炭还有脱色、助滤、除臭作用。但活性炭也会吸附部分药液,故使用时必须过量投料,所以小剂量药物不宜使用。利用吸附法除热源的效率较低且吸附剂的再生也比较困难;
3、离子交换法:热原在水溶液中带负电,可被树脂所交换,但树脂易饱和,须经常再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制药工业中的膜法除热源工艺,不会对有效成分造成热破坏并且生产运行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药工业中的膜法除热源工艺,其包括步骤:
a.热源料液在储罐中达到一定容积后阀门自动开启;
b.热源料液经管道过滤器后泵送至三级并联、每级又有三个串联的共九个膜组件单体组成的膜过滤设备,进行分级过滤,三个串联的膜组件单体的膜孔径分别为15nm、8nm和3nm;
c.当通量剩50%时再加入纯水顶洗,最后排出棕色粘稠状浓液;
d.排出的浓液进入蒸发罐除去水分,所得胶质状滤渣集中焚烧处理,所得滤过料液为澄清透明无色水状液体,作为制药用原料药液或大输液,细菌和热源含量符合热源的控制标准0.3EU/ml的要求。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a中,热源料液在储罐中达到70%的储罐容积后阀门自动开启,由传感器进行储罐内热源液的体积进行监控并自动控制阀门开启。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b中,操作压力为0.3MPa,浓缩倍数为两倍,膜面流速10.0m/s,平均通量78L/m2/h,操作温度为30摄氏度。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与热源料液接触的管路系统都为医药级不锈钢,工作环境达到10万级无菌条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药工业中的膜法除热源工艺,不会对有效成分造成热破坏并且生产运行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制药工业中的膜法除热源工艺,其包括步骤:
a.热源料液在储罐中达到一定容积后阀门自动开启;
b.热源料液经管道过滤器后泵送至三级并联、每级又有三个串联的共九个膜组件单体组成的膜过滤设备,进行分级过滤,三个串联的膜组件单体的膜孔径分别为15nm、8nm和3nm;
c.当通量剩50%时再加入纯水顶洗,最后排出棕色粘稠状浓液;
d.排出的浓液进入蒸发罐除去水分,所得胶质状滤渣集中焚烧处理,所得滤过料液为澄清透明无色水状液体,作为制药用原料药液或大输液,细菌和热源含量符合热源的控制标准0.3EU/ml的要求。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热源料液在储罐中达到70%的储罐容积后阀门自动开启,由传感器进行储罐内热源液的体积进行监控并自动控制阀门开启。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操作压力为0.3MPa,浓缩倍数为两倍,膜面流速10.0m/s,平均通量78L/m2/h,操作温度为30摄氏度。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与热源料液接触的管路系统都为医药级不锈钢,工作环境达到10万级无菌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东大智汇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东大智汇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87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饮水机
- 下一篇:聚单宁酸包覆的Fe3O4磁性吸附剂去除Hg2+和P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