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墙板式新型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9110.3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5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军;于沉香;肖玉成;李梦云;朱胜祥;王超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0 | 分类号: | E02D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新型 地下 连续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墙板式新型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埋藏浅、含深厚淤泥或弱透水层交互的深基坑支护工程。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时代,大规模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市政工程等都有深基坑工程,城区建筑物日益密集,深度15m以上的基坑频频出现诸如结构大变形、坑壁失稳、坑底凸涌、防渗或降水失效等问题,不但建筑自身受挫,而且引起大量周边环境问题。
地下连续墙为利用挖槽机械,借助泥浆的护壁作用,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沟槽,并在其内浇筑适当的材料而形成一道具有防渗(水)、挡土和承重功能的连续地下墙体。具有整体刚度大、整体性好、防渗截水性能好、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的特点,可充分利用建筑红线以内有限的地面和空间,紧邻已有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开挖深、大基坑;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两墙合一”支护技术,可大大节省工程造价,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上地下同步施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立体化开发进程中,地下连续墙已被公认为最佳支护结构之一。
地下连续墙接缝是地下连续墙防水设计及其使用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关键部位,基坑开挖范围内和基坑基底以下的地下连续墙接缝都非常重要,目前应用较多的接头形式有接头管、接头箱及各种隔板式接头等,由于接缝施工不当等原因,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墙缝渗漏水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质量通病,渗漏不但直接影响工程地下结构的使用,而且难以处理。为保证地下连续墙结构整体无渗水、漏水、受力均匀,并节约资源与工程造价,组成地下连续墙的单元槽段间接缝的密实性、接缝处理是核心关键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发一种整体性好,基坑开挖过程中结构变形小,抗渗挡土效果良好,节约工程成本的墙板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该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简单,节省材料用量及工程造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墙板式新型地下连续墙,由若干个槽段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槽段单元包括钢筋混凝土导墙、第一、第二主墙和连接在两个主墙之间的第一铣接板,所述第一、第二主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嵌固在好土层或基岩上,达到连续墙的嵌固稳定性标准要求;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设置在主墙墙体两侧,且两相邻槽段单元的钢筋混凝土导墙连为一体;所述铣接板的厚度小于主墙的厚度,其两端分别嵌入两个主墙内,两相邻槽段单元的相邻主墙之间通过第二铣接板连接,第二铣接板一端嵌入其中一个槽段单元的第二主墙内,另一端嵌入与其相邻单元槽段的第一主墙内。
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第二主墙的大小相同,其宽度为3~6m,厚0.5~1.5m。
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铣接板和第二铣接板均为素混凝土或水泥土结构,其厚度为主墙厚度的1/2-2/3,宽度为2.8~5.6m;第一、第二铣接板两端嵌入主墙内的深度均为20~30cm。
本发明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1)的截面呈倒“L”型或“][”型。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墙板式新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按照现有的施工方法施工地下连续墙的导墙,导墙为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导墙,设置在主墙体两侧,截面呈倒“L”型或“][”型;主要起成槽导向定位、维护槽壁稳定的作用;
(2)按照设计要求沿着导墙长度方向将地下连续墙划分为若干个槽段单元和若干个置于两相邻槽段单元之间的第二铣接板槽段;
(3)按照设计要求将每个槽段单元划分成第一主墙槽段、第一铣接板槽段和第二主墙槽段三部分,并在第一个槽段单元的第一主墙槽段位置采用成槽机械开挖形成第一主墙槽,第一主墙槽的成槽深度进入基坑底以下至少15米深度,第一主墙槽的左、右两端分别超出第一主墙槽段边缘20-30cm,第一主墙槽完成后,放入预先制备好的与第一主墙槽相匹配的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个槽段单元的第一主墙,第一主墙的嵌固要求达到基坑连续墙的嵌固稳定性标准要求;
(4)按照设计要求在第一个槽段单元的第二主墙槽段位置采用成槽机械开挖形成第二主墙槽,第一主墙槽的成槽深度进入基坑底以下至少15米深度,第二主墙槽的左、右两端分别超出第二主墙槽段边缘20-30cm,第二主墙槽完成后,放入预先制备好的与第二主墙槽相匹配的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个槽段单元的第二主墙,第二主墙的嵌固要求达到基坑连续墙的嵌固稳定性标准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9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桩与矩形桩矩形插接设备
- 下一篇:摩托车停车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