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主动式油气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5139.2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3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军;尹力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鑫之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主动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带增压器系统的汽车发动机烧机油问题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主动式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装有增压器的乘用车发动机,虽然通过初级处理,但实际对废气中的机油蒸汽分离不彻底,造成烧机油现象严重。这种烧机油现象涵盖各种品牌的发动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治,2015年下半年大众公司在新出厂的机型上加装了被动式处理结构,这种结构是通过铸造工艺加工在发动机缸体上,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是结构件,因此对于2015年以前的发动机因为其不是外挂件不可复制,几百万台还在使用中的发动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降低使用成本,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的汽车发动机主动式油气分离器,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降低使用成本,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的汽车发动机主动式油气分离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带增压器系统的汽车发动机烧机油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主动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盖体,所述的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机油收集嘴,在壳体侧面的下部开设有分离器出风嘴,盖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外部套装有轴套,轴套上固定安装有风扇扇叶,在盖体侧面的上部开设有油气混合气进嘴。
所述的壳体的外壁与盖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或者斜口螺纹相连接,分离器出风嘴的安装位置和油气混合气进嘴的安装位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机油收集嘴开设在壳体底部中心位置,所述的壳体与盖体均为圆形槽状结构。
所述的壳体和盖体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的一侧与油气混合气进嘴相连通,该空腔的另一侧与分离器出风嘴相连通,该空腔的底部与机油收集嘴相连通。
所述的旋转轴固定安装在盖体内侧底部的中心位置,轴套活动套装在旋转轴的外侧,风扇扇叶与轴套为一体结构,风扇扇叶为四片,四片风扇扇叶均等分布在轴套的圆周方向上,每片风扇扇叶均为S字形的片状结构。
所述的旋转轴与机油收集嘴之间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底部通过支撑块与壳体相连接,导流板为圆形片状结构,旋转轴的轴心与导流板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导流板的直径不小于机油收集嘴的孔径。
所述的油气混合气进嘴、分离器出风嘴和机油收集嘴均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在油气混合气进嘴、分离器出风嘴和机油收集嘴的外侧端部均设置有凸起接头,所述的机油收集嘴的底部连接有与机油室相连通的导油管。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运行效率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带增压器发动机烧机油问题,在原有静态迷宫式分粗分离系统外,增加了一级动态双作用分离系统,即依靠风扇旋转以及油气混合气进嘴和分离器出风嘴的相对位差形成旋风,在旋风作用下加大油气撞击力,同时因为采用曲面扇叶,在最佳空间内,不增加进气阻力,加大了油气与其接触面积,面积越大收集油气中的机油的功能越大,另外在底部加装了一个导流板,一方面防止混合气进入机油室,另一方面将较清洁的气体导流至出气口;本产品经济效益可观,每台发动机按千公里消耗1升机油核算,在8千公里换油周期内,需要烧掉8升机油,且不说因为烧机油给发动机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平均180元一升计算,一个换油周期就要节省1640元,而且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烧机油现象会越来越重,一台车按40万公里寿命周期,产品的效益非常大,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主动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15和安装在壳体15上的盖体1,所述的壳体15的底部开设有机油收集嘴6,在壳体15侧面的下部开设有分离器出风嘴5,盖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7,旋转轴7外部套装有轴套8,轴套8上固定安装有风扇扇叶9,在盖体1侧面的上部开设有油气混合气进嘴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鑫之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中鑫之宝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51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燃机多气室回旋消音方法
- 下一篇:阀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