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1147.8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7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崔春;陈嘉辉;王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J1/14 | 分类号: | A23J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将玉米黄粉与8‑10倍重量乙醇水溶液混合,经接种醋酸杆菌发酵后,添加酸性蛋白酶水解后,得到在低pH条件下具有较好溶解性的玉米肽,且具有较好的提高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激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996年日本食品化工株式会社的Magoichi Yamaguchi等首次发现玉米肽与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相比,具有更强的促酒精代谢的能力。他们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得到的分子量在2000Da左右,氨基酸组成与玉米醇溶蛋白相似的玉米肽。研究结果表明:在喝酒前摄入玉米肽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血液中乙醛的浓度。1997年Magoichi Yamaguchi等进一步通过人体实验比较了玉米肽、小麦肽、豌豆肽、丙氨酸和亮氨酸的醒酒效果,发现玉米肽的解酒、醒酒效果显著优于丙氨酸、亮氨酸、小麦肽和豌豆肽;并进一步推测玉米肽解酒、醒酒效果并非延缓酒精在肠胃中的吸收,而是由于玉米肽可提高血浆中游离丙氨酸和亮氨酸的浓度。国内在玉米肽的制备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申请了较多专利。
2003年吉林大学公开了一种低分子量的功能玉米短肽产品(专利申请号200310115958.7)。该发明涉及利用酶法直接降解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蛋白制备该短肽的方法及该短肽产品的应用。该玉米肽产品干粉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分子量分布主要在1000以下,是含2-9氨基酸残基的短肽混合物,用TNBS法测定平均链长4-5个氨基酸。制备方法涉及原料预处理、酶水解、酶灭活、精制和干燥制粉等步骤。据称该发明的玉米肽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良好的物理性状(低分子量,稳定性高等)和多种生理功能(抗疲劳作用,调节乙醇代谢作用和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等)等优点,作为基料可以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品和化妆品的生产。2011年武汉百信食品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植物蛋白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004804.5),尤其涉及一种玉米肽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是首先将玉米蛋白粉加入乙醇在醇相中进行酶解,然后蒸发部分乙醇并添加等量的水,加入复合酶在水相中继续酶解,接着对水解液进行离心,超滤分级、阴阳离子交换脱盐,最后对其进行浓缩、干燥得到玉米肽干粉。该发明制备的玉米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600~3000Da之间,据称具有很好的醒酒功能。2011年山东轻工业学院公开了一种黑曲霉发酵玉米黄粉制备可溶性玉米肽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385820.3)。该发明所采用的菌种为黑曲霉,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玉米黄粉、麸皮和水再配以适量的蔗糖和磷酸氢二钾,发酵完成后加水浸提可溶性玉米肽,后经离心、抽滤、脱色、超滤、凝胶层析得到可溶性玉米肽溶液。这一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副产物少,同时所得玉米肽水溶性高、安全性好等优点。2012年常州康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一种酶解玉米蛋白制备玉米低聚肽螯合物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394066.4),包括以下步骤:将玉米蛋白粉配成重量浓度为7%~15%的溶液,调节溶液的pH和温度到最佳,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获得玉米低聚肽水解液,接着再进行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双氧水脱色、过氧化氢酶酶解和高温灭酶,最后调节至最佳pH和温度,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微量元素进行螯合反应,从而获得玉米低聚肽螯合物。申请人称这一工艺制备的玉米蛋白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既能补充人体所必须的功能性小分子多肽,并且以有机螯合物的形式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上述专利中,未见在低pH条件下具有较好溶解性的玉米蛋白肽制备方法的报道,也未见具有较好的较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激活效果的玉米蛋白肽制备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在低pH条件下具有较好溶解性、且能提高乙醇脱氢酶活性的玉米蛋白肽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玉米肽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以玉米黄粉为原料,与8-10倍乙醇水溶液混合后,添加蛋白酶后,接种醋酸杆菌发酵12-24h,灭菌,过滤,得到玉米肽。
进一步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含量为1-5%(v/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1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