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1954.X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黎敏;邬传谷;杨晓华;陈希勇;陈学刚;王书晓;王兴斌;曹珂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2 | 分类号: | F27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 ||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冷媒供应单元(10);
用于冷却待冷却物的冷却单元(20),通过冷媒输入管(21)与所述冷媒供应单元(10)相连通;
液封槽(30);
冷媒回收单元(40),包括冷媒回收管组(41)和真空泵组(42),所述冷媒回收管组(41)包括通过同一端口连通设置的冷媒回收支管(411)、真空管(412)和虹吸管(413),所述真空泵组(42)与所述真空管(412)连接,所述冷媒回收支管(411)与所述冷却单元(20)相连通,所述虹吸管(413)与所述液封槽(30)相连通,所述冷媒供应单元(10)所在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液封槽(30)所在的水平面;
所述冷媒供应单元(10)包括:冷媒供应槽(13),具有与所述冷却单元(20)相连的端口;所述冷媒供应槽(13)内设置有第一溢流板(131),所述第一溢流板(131)将所述冷媒供应槽(13)分隔成第一供应格、第二供应格,所述第一溢流板(131)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媒供应槽(13)的侧壁的高度,所述冷媒储槽(12)与所述第一供应格相连,所述冷媒输入管(21)与所述第二供应格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供应单元(10)包括:
换热装置(11);
冷媒储槽(12),与所述换热装置(11)相连;以及
冷媒供应槽(13),具有与所述冷媒储槽(12)相连的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供应单元(10)还包括冷媒缓冲箱(50),所述冷媒缓冲箱(50)设置于所述冷媒供应槽(13)与所述冷媒储槽(12)之间的流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供应槽(13)内还设置有第二溢流板(132),所述第二溢流板(132)将所述第二供应格分隔成第一子供应格和第二子供应格,所述第二溢流板(132)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媒供应槽(13)的侧壁的高度,所述冷媒输入管(21)与所述第一子供应格相连,所述液封槽(30)与所述第二子供应格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媒回收单元(40),所述冷媒回收单元(40)与所述液封槽(3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槽(30)设置有两块第三溢流板(31),所述第三溢流板(31)将所述液封槽(30)分隔成第一液封格、第二液封格和第三液封格,所述第三溢流板(31)的高度低于所述液封槽(30)的侧壁的高度,所述第二子供应格与所述第一液封格相连,所述虹吸管(413)与所述第二液封格相连,所述冷媒回收单元(40)与所述第三液封格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储槽(12)与所述冷媒回收单元(40)相连通,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媒输送泵(70),所述第二冷媒输送泵(70)设置于所述冷媒储槽(12)与所述冷媒回收单元(40)之间的流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412)上设置有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供应单元(10)还包括第一冷媒输送泵(60),所述第一冷媒输送泵(60)设置于所述冷媒储槽(12)冷媒储槽与所述冷媒缓冲箱(50)之间的流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20)包括水套,所述水套通过所述冷媒输入管(21)与所述冷媒供应单元(10)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9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烘干系统
- 下一篇:烧结机台车卡在尾部星轮的脱齿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