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1954.X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黎敏;邬传谷;杨晓华;陈希勇;陈学刚;王书晓;王兴斌;曹珂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2 | 分类号: | F27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冶金过程中需要对高温冶金炉的内衬进行冷却以使炉体内衬保持较低的温度,这有利于减缓炉体侵蚀,从而达到延长炉体寿命的目的。通常情况下,采用正压冷却方式进行冷却。正压冷却就是冷却水系统从进水端到出水端管道中水压始终保持高于一个大气压,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冷却水压力与流量调节达到及时带走被冷却物体表面热量的目的。
正压冷却具有操作简便、水压和水量易于调节和冷却效果明显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由于走管角度过大或管路内有空气残留等原因造成冷却水的流阻变化而影响液体流动,同时使用正压冷却方式进行冷却时,如果冷却水套破损会导致大量冷却水外溢,进而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以解决使用正压冷却时存在的水流阻力大和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冷媒供应单元;用于冷却待冷却物的冷却单元,通过冷媒输入管与冷媒供应单元相连通;液封槽;冷媒回收单元,包括冷媒回收管组和真空泵组,冷媒回收管组包括通过同一端口连通设置的冷媒回收支管、真空管和虹吸管,真空泵组与真空管连接,冷媒回收支管与冷却单元相连通,虹吸管与液封槽相连通,冷媒供应单元所在的水平面高于液封槽所在的水平面。
进一步地,冷媒供应单元包括:换热装置;冷媒储槽,与换热装置相连;以及冷媒供应槽,具有与冷媒储槽相连的端口和与冷却单元相连的端口。
进一步地,冷媒供应单元还包括冷媒缓冲箱,冷媒缓冲箱设置于冷媒供应槽与冷媒储槽之间的流路上。
进一步地,冷媒供应槽内设置有第一溢流板,第一溢流板将冷媒供应槽分隔成第一供应格、第二供应格,第一溢流板的高度低于冷媒供应槽的侧壁的高度,冷媒储槽与第一供应格相连,冷媒输入管与第二供应格相连。
进一步地,冷媒供应槽内还设置有第二溢流板,第二溢流板将第二供应格分隔成第一子供应格和第二子供应格,第二溢流板的高度低于冷媒供应槽的侧壁的高度,冷媒输入管与第一子供应格相连,液封槽与第二子供应格相连。
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媒回收单元,冷媒回收单元与液封槽相连。
进一步地,液封槽设置有两块第三溢流板,第三溢流板将液封槽分隔成第一液封格、第二液封格和第三液封格,第三溢流板的高度低于液封槽的侧壁的高度,第二子供应格与第一液封格相连,虹吸管与第二液封格相连,冷媒回收单元与第三液封格相连。
进一步地,真空管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冷媒供应单元还包括第一冷媒输送泵,第一冷媒输送泵设置于冷媒储槽冷媒储槽与冷媒缓冲箱之间的流路上。
进一步地,冷媒储槽与冷媒回收单元相连通,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媒输送泵,第二冷媒输送泵设置于冷媒储槽与冷媒回收单元之间的流路上。
进一步地,冷却单元包括水套,水套通过冷媒输入管与冷媒供应单元相连通。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开启真空泵组将冷媒输入管、冷媒回收支管、真空管及虹吸管内空气排出,冷媒供应单元和液封槽内的冷媒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分别进入冷媒输入管及虹吸管,当冷媒输入管和虹吸管内的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且二者达到一定高差时,虹吸现象便形成。由于冷媒供应单元和液封槽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冷媒供应单元内的冷却水能够克服管道阻力后自行进入液封槽。同时由于整个冷却系统为负压,即使冷却单元有破裂现象出现时,冷煤不会或者很少出现外溢现象,从而有利于减轻冷媒外溢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由此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不仅有利于降低冷却过程中的液流阻力,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冷媒供应单元;11、换热装置;12、冷媒储槽;13、冷媒供应槽;131、第一溢流板;132、第二溢流板;20、冷却单元;21、冷媒输入管;30、液封槽;31、第三溢流板;40、冷媒回收单元;41、冷媒回收管组;411、冷媒回收支管;412、真空管;413、虹吸管;42、真空泵组;50、冷媒缓冲箱;60、第一冷媒输送泵;70、第二冷媒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9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烘干系统
- 下一篇:烧结机台车卡在尾部星轮的脱齿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