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挂式独轨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6059.7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6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龙其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B61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式独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尤其涉及悬挂式独轨车。
背景技术
在悬挂式独轨车系统中,201280001061.9号专利没有解决独轨车的转向问题,由转向器硬性拉过去转向时存在很大的摩擦阻力,满足不了实际的应用要求。同时没有解决左右两个行走轮的差速问题,在转弯时,左右两个行走轮存在速差,左右两个行走轮连接在一起时影响轨道车的运行效率及转向,甚至无法实现独轨车小半径的转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悬挂式独轨车的转向问题和左右行走轮的差速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悬挂式独轨车的转向问题和左右行走轮的差速问题,使独轨车能平稳运行和转向,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悬挂式独轨车设计,满足悬挂式独轨车的实施需求。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对201280001061.9号专利的轨道车做进一步优化,提出一种悬挂式独轨车。
所述悬挂式独轨车至少包含运行在独轨车轨道槽内的机架及悬挂在轨道下方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至少包含两个前后放置的架构件以及设置在架构件两侧的四对行走轮;其中,第一对行走轮和第二对行走轮连接到第一架构件,第三对行走轮和第四对行走轮连接到第二架构件;行走轮相对于架构件可以左右偏转以实现独轨车机架的转向;至少有一对行走轮连接有动力驱动轴。如图1,第一架构件5和第二架构件6前后顺序排列;顺序排列的行走轮11A、行走轮12A、行走轮13A和行走轮14A,及行走轮11B、行走轮12B、行走轮13B和行走轮14B;行走轮11A和行走轮11B组成第一对行走轮1,行走轮12A和行走轮12B组成第二对行走轮2,行走轮13A和行走轮13B组成第三对行走轮3,行走轮14A和行走轮14B组成第四对行走轮4;第一对行走轮1和第二对行走轮2连接到第一架构件5,第三对行走轮3和第四对行走轮4连接到第二架构件6;行走轮11A、行走轮12A、行走轮11B、行走轮12B相对第一架构件5可以左右偏转,行走轮13A、行走轮14A、行走轮13B、行走轮14B相对第二架构件6可以左右偏转,实现轨道车机架的转向,转向原理与汽车转向原理相似。如果只使用两对行走轮,前后轮之间的连接件会比较长,在小半径转向时,前后轮之间的连接件可能会碰到轨道壁;使用八个行走轮,相邻两对行走轮之间的连接件的长度较小,可以实现独轨车小半径的转向,并且,因为相邻两对行走轮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行走轮较小角度的偏转就可以实现较大角度的转向。当然,可以在两架构件之间设置一中间连接件,两架构件分别连接到中间连接件的两端,如图2,第一架构件5和第二架构件6分别连接到中间连接件7的两端。两架构件相对于中间连接件可以活动,以实现独轨车的转向、过凹和过凸;如图4,轨道有弯道时,中间连接件7相对第一架构件5和第二架构件6可以活动,使架构件5和架构件6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实现独轨车的转向;如图5,轨道100为凸形,独轨车过凸时,因为中间连接件7相对架构件5和架构件6可以活动,保证行走轮能运行时刻在轨道100上行走,实现独轨车的过凹和过凸。至少有一对行走轮连接有动力驱动轴,以提供独轨车行走的动力。当然,第二对行走轮2和/或第三对行走轮3可以连接到中间连接件7,如图3。
根据上述一种悬挂式独轨车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架构件和第二架构件上设有向下拉杆,所述拉杆用于悬挂独轨车车厢。如图5,第一架构件5上设有向下拉杆17A,第二架构件6上设有向下拉杆17B,拉杆17A和拉杆17B用于悬挂轨道车车厢。拉杆17A设置在第一对行走轮1和第二对行走轮2中间为佳,拉杆17B设置在第三对行走轮3和第四对行走轮4中间为佳,因为与同一架构件相连的四个行走轮底部在同一平面,行走轮相对于架构件能左右偏转而不能上下移动,当行走轮通过轨道分支节点或合并节点的轨道槽,该行走轮受力减少甚至踏空时,车辆重量由该轮旁边和前或后的两个行走轮承担,以减少该行走轮在轨道槽位置的下跌距离,使车辆运行更平稳。如图6,行走轮11B出现踏空,因行走轮11A、行走轮12A、行走轮11B、行走轮12B都连接到第一架构件5上,车辆重力由行走轮11A和因行走轮12B承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龙其,未经张龙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6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