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9329.X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5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若林;朱道佩;张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1 | 分类号: | B32B15/01;B32B3/30;B32B7/12;B32B1/02;B32B15/14;B32B27/02;B32B27/32;B32B9/04;G21C11/00;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魏波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辐射 愈合 混凝土 安全 | ||
1.一种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的壳体从里到外依次由第一钢板层(1)、第一结构胶层(2)、第一复合织物层(3)、铅钢胶囊混凝土层(4)、第二复合织物层(6)、第二结构胶层(7)、第二钢板层(8)构成;所述铅钢胶囊混凝土层(4)由混凝土和铅钢胶囊(5)混合而成;
所述铅钢胶囊(5)由铅钢胶囊壁(9)、结构胶(10)、环状陶瓷(11)组成;所述铅钢胶囊壁(9)内部充填有结构胶(10),所述环状陶瓷(11)设置在所述铅钢胶囊(5)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层(1)、第二钢板层(8)均由低温高韧性高强度钢制作而成,厚度均为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织物层(3)、第二复合织物层(6)均由聚丙烯纤维丝(16)与铅丝(17)混编而成,首先将聚丙烯与碳化硼混合,然后加工成改进的聚丙烯纤维丝(16);接着将聚丙烯纤维丝(16)与铅丝(17)沿着经、纬两个方向交替编织成一种复合织物,其厚度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钢胶囊壁(9)由外向内依次由钢制的凹凸立体花纹(12)、第一钢材料层(13)、铅材料层(14)、第二钢材料层(15)压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陶瓷(11)的壁厚为0.2~0.3mm,高度为2~2.5mm,内径与铅钢胶囊壁(9)的内径大小一样,设置在所述铅钢胶囊(5)中部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材料层(13)和第二钢材料层(15)的厚度均为0.2~0.4mm,钢材料选用低温高韧性高强度钢,铅材料层(14)的厚度为0.4~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钢胶囊混凝土层(4)的厚度为500~550mm,混凝土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钢胶囊(5)长度为20~23mm,直径为8~10mm,体积掺量为20~25%。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核辐射的自愈合混凝土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钢胶囊(5)的体积掺量ρf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ft为铅钢胶囊混凝土的配制抗拉强度;ft为基体混凝土抗拉强度、lf/df为铅钢胶囊的长径比;αt为经验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932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