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9785.4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3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郑之旺;邝春福;常军;徐权;张功庭;王敏莉;王礞;余灿生;于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8 | 分类号: | C22C38/18;C22C38/12;C22C38/06;C22C38/04;C22C38/02;C21D8/02;C23C2/06;C23C2/2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柯海军,武森涛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600 mpa 级含钒热 镀锌 双相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组成:C 0.04~0.10%,Si 0.10~0.60%,Mn 1.30~1.90%,Cr 0.10~0.50%,Mo 0.05~0.25%,Al 0.01~0.06%,V 0.01~0.05%,P≤0.020%,S≤0.015%,N≤0.00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冶炼工序:按所述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的化学成分进行冶炼,在转炉中控制钒含量,铸造成板坯;
b、热轧工序:a步骤得到的板坯经过加热、除磷、热轧、层流冷却和卷取后,得到热轧卷;其中加热温度为1200~1300℃,精轧开轧温度为1000~1100℃,终轧温度为850~950℃,热轧厚度4~5mm,卷取温度为550~650℃;
c、酸轧工序:将b步骤得到的热轧卷经过酸洗后冷轧成为冷轧薄带钢;其中冷轧压下率为50~75%;
d、热轧镀锌退火工序:将冷轧薄带钢经过热镀锌退火后,得到热镀锌双相钢钢板;其中炉内保护气氛露点温度为-60~-10℃;退火温度为770~820℃;从退火温度快速冷却至锌池炉鼻温度440~470℃,其快冷速率CR1为10~50℃/s;镀锌时间为5~25s;镀锌后以4~10℃/s的终冷速率CR2冷却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组成:C 0.05~0.09%,Si 0.20~0.50%,Mn 1.30~1.80%,Cr 0.20~0.40%,Mo 0.05~0.20%,Al 0.02~0.05%,V 0.01~0.04%,P≤0.020%,S≤0.015%,N≤0.00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组成:C 0.08%,Si 0.40%,Mn 1.50%,Cr 0.35%,Mo 0.15%,Al 0.05%,V 0.04%,P 0.010%,S 0.008%,N 0.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成分组成:C 0.09%,Si 0.32%,Mn 1.60%,Cr 0.25%,Mo 0.12%,Al 0.03%,V 0.02%,P 0.010%,S 0.006%,N 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350~400MPa,抗拉强度为600~670MPa,延伸率为21~26%,屈强比为0.5~0.7,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为0.15~0.20,BH2值为50~70MP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350~400MPa,抗拉强度为600~670MPa,延伸率为21~26%,屈强比为0.5~0.7,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为0.15~0.20,BH2值为50~70MP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600MPa级含钒热镀锌双相钢,其特征在于:屈服强度为350~ 400MPa,抗拉强度为600~670MPa,延伸率为21~26%,屈强比为0.5~0.7,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为0.15~0.20,BH2值为50~7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97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控制仿真测试系统中的信号交换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施加标签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