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线阵CCD平行拼接的二维位置光学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2575.0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8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敏;肖茂森;高立民;陆卫国;王海霞;贾乃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陈广民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线阵 ccd 平行 拼接 二维 位置 光学 测量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线阵CCD平行拼接的二维位置光学测量系统,包括光源合作目标、共用物镜、分光镜组和线阵CCD组;分光镜组包括依次设置在共用物镜输出光路上的多个分光镜;线阵CCD组包括与分光镜一一对应的多个线阵CCD,且每个线阵CCD通过各自光路分别与光源合作目标共轭;每个线阵CCD的光敏面位于直角坐标系的YOZ平面,光敏长度方向与OZ轴平行。测量时,将待测物体与在光源合作目标固连;光源合作目标经共用物镜、分光镜组后成像于线阵CCD组上,由第一线阵CCD、第二线阵CCD,第三线阵CCD,……,第N线阵CCD共同完成光源合作目标的二维位置测量。本发明具有成本低、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测量技术领域,设计一种基于多线阵CCD平行拼接的二维位置光学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面阵CCD单维像元数较多,因此在高精度大范围内的二维位置测量中,常采用面阵CCD来进行测量,但这种光学系统价格较为昂贵。与面阵CCD相比,线阵CCD价位较为低廉,且其一维像元数可以做得很多,而总像元数较面阵CCD少,像元尺寸比较灵活,每秒的帧幅率高,因此线阵CCD常用于一维动态目标的位置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精度高的基于多线阵CCD平行拼接的二维位置光学测量系统。
为实现二维位置测量,线阵CCD需要与特定的一维转二维的特殊光源合作目标相结合使用才能完成,并且线阵CCD的一维像元应足够完成对应维的测量。通过多个线阵CCD平行拼接,每个线阵CCD对相应的较小测量区域进行测量,从而由多个线阵CCD共同完成高精度大范围内的二维位置测量。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多线阵CCD平行拼接的二维位置光学测量系统包括光源合作目标、共用物镜、分光镜组和线阵CCD组;光源合作目标由光源经匀光系统照亮刻划板形成;线阵CCD组中每个线阵CCD的像素长度均能覆盖一维测量;其特殊之处在于:
上述共用物镜设置在能够接收光源合作目标所发出的光线的位置处;
上述分光镜组包括依次设置在共用物镜输出光路上的多个分光镜,依次记为第一分光镜,第二分光镜,第三分光镜,……,第N分光镜;
上述线阵CCD组包括与每个分光镜一一对应的多个线阵CCD,依次记为第一线阵CCD,第二线阵CCD,第三线阵CCD,……,第N线阵CCD,且每个线阵CCD通过各自光路分别与光源合作目标共轭;每个线阵CCD的光敏面位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OZ平面,光敏长度方向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OZ轴平行。当线阵CCD的数量N为奇数时,第(N+1)/2线阵CCD的光敏长度方向相对于系统的各路输出光轴无Y向平移距离,且相邻两个线阵CCD之间的Y向间距为像方高度的1/N;当线阵CCD的数量N为偶数时,第N/2线阵CCD与第N/2+1线阵CCD的光敏长度方向相对于系统的各路输出光轴沿Y向的平移距离为像方高度的1/2N,且相邻两个线阵CCD之间的Y向间距均为像方高度的1/N。
上述光源合作目标的Y向尺寸大于系统在Y向测量范围的1/N;刻划板上的刻线不能交叉,刻线在像方的最小间距大于1个像元。
测量时,将待测物体固连在光源合作目标上;光源合作目标经共用物镜、分光镜组后分别成像于第一线阵CCD、第二线阵CCD,第三线阵CCD,……,第N线阵CCD上,由第一线阵CCD、第二线阵CCD,第三线阵CCD,……,第N线阵CCD共同完成光源合作目标的二维位置测量。
基于以上基本技术方案,本发明还作出了如下优化:
在分光镜组和线阵CCD组之间的光路上设置场镜组,以补偿各光路的光程,提高测量精度。
上述刻划板上的刻划目标为M形、V形或N形,刻线宽度在像方占3~5个像元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2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