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2853.2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迎新;张国林;丁然;杨敏;张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酮 废水 活性炭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丙酮废水处理由于技术局限性,大多数都是采用蒸馏塔来将丙酮蒸馏出去, 此种设备局限性是造价高,对于较低浓度的丙酮废水经济性不合理;进一步地,大部分吸附 罐没有原位再生功能,一般活性炭的再生需要晾干后返回到加工厂进行高温再生。
活性炭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极大的比表面积,无毒、无味,对分子具有极强的吸 附能力,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在净水和废水处理领域广泛使用,但活性炭使用一定周期后 会达到吸附容量饱和,即不再具有吸附功能,如果被更换后直接废弃,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 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现有技术中活性炭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过于简陋粗放,废水没有经过循环再利用,用水量 比较大,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中和后的废水中仍带有大量的磷酸钙等沉淀物经运行一段时间 后,沉淀池内沉淀物累积,不仅影响了沉淀效果,还造成了沉渣难以清理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一种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 统,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活性炭吸附罐,并列设置的活性炭吸附罐通过公共的进水管路、 冷凝管路、蒸汽管路和出水管路联接;每一个活性炭吸附罐在内部中上部设置活性炭层、在 内部中部设置蒸汽板,活性炭层与蒸汽板间隔一定距离,一般为3-5厘米。
其中,在活性炭吸附罐内部底部设置平行多个蒸汽布置口,其用于将蒸汽管路输送过来 的蒸汽向上喷射到蒸汽板,进而发生蒸汽散射,散射的蒸汽浸入活性炭层。
进一步地,每个活性炭吸附罐内一般设置3-15个蒸汽布置口,蒸汽布置口采用不锈钢管 304由直径30mm长度1m,在管上四周均匀间隔5cm布置1mm的小孔用来喷射蒸汽,每个 蒸汽布置口服务直径为400mm,根据实际罐体的直径来计算蒸汽布置口的数量。
优选地,蒸汽板为水平设置,一般为1-3层,用于将来自蒸汽布置口的热散射在蒸汽板 处的温度均匀的向上方传递不留死角,蒸汽板采用的材料为6063型铝合金材料,形状为平板; 活性炭层采用具有多个网孔的包覆体,该包覆体外部形状与活性炭吸附罐的内径相适应,在 包覆体内填充活性炭,活性炭的颗粒粒度6~12目,填充密度0.5g/ml,强度≥95%,灰分≤ 5%,水分≤10%,碘吸附值1200mg/g,PH值7,比表面积1150m2/g。
本发明的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解决了活性炭再生的问题,可以极大的具有利用价值, 且用到的蒸汽在这类工厂里面属于廉价产品或富余的产品,所以经济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进水 管路1、冷凝管路2、蒸汽管路3、出水管路4、第一活性炭吸附罐101、第一蒸汽布置口102、 第一蒸汽板103、第一活性炭层104、第二活性炭吸附罐201、第二蒸汽布置口202、第二蒸 汽板203、第二活性炭层204、电动阀门501/502/503/504/601/602/603/6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28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