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真石效果通体抛釉陶瓷砖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5021.6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7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峰;古战文;刘学斌;王永强;陈志川;刘任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4 | 分类号: | C04B33/14;C04B35/626;C04B35/63;C04B35/622;C04B41/89;C04B41/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满群 |
地址: | 52328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效果 通体 釉陶 瓷砖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真石效果通体抛釉陶瓷砖及其制造工艺。该制造工艺包括:A、通过供料模块将色料与基础坯体粉料按所需比例通过干法混合方式混合成所需的有色坯体粉料;B、通过布料模块和压机机构将多种有色坯体粉料压制成通体彩色坯体;C、将通体彩色坯体在120~180℃下干燥50~100分钟;D、对通体彩色坯体做表面装饰,得到半成品;E、将半成品在1100~1250℃下经过40~90分钟一次烧成;F、将烧成后的产品经抛光、磨边、打蜡、贴膜工序处理后制得成品。本发明实现了天然石材变化丰富的颜色和纹理在陶瓷砖上的再现,通体的彩色坯体更能体现石材特有的立体感,经过倒边、拉槽等后期加工工艺都会显出真石通体装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砖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真石效果通体抛釉陶瓷砖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天然石材,尤其是大理石在家居、酒店等装饰领域,因其丰富、高贵的装饰效果,一直作为高档装饰素材深受用户喜爱。但因大理石价格昂贵且具有放射性,因此难以广泛普及。仿大理石瓷砖因表面纹理与天然大理石相近,一经推出就备受消费者追捧。但仿大理石的抛光砖纹理变化少;抛釉砖表面纹理丰富但坯体是无纹理的净色砖,经磨边、拉槽后露出的坯体与表面纹理反差巨大,毫无天然大理石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1510038827.6公开了一种具有立体装饰效果的陶瓷砖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将表面具有凹凸纹理的泥坯在600-1050℃进行第一次烧成;B、在第一次烧成后的坯体上布施有机渗透釉墨水和有机助渗剂墨水;C、在1150-1250℃下进行第二次烧成;D、进行抛光、磨边加工获得陶瓷砖产品。但是在该技术中,有机渗透墨水的渗透深度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制造出的产品并不是完全通体的陶瓷砖,如果按照装饰需求倒边和拉槽深度较深时,则下层毫无纹理的坯体会暴露在表面,严重影响装饰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真石效果通体抛釉陶瓷砖及其制造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仿大理石陶瓷砖其纹理变化少、坯体与表面纹理反差大达不到大理石装饰效果的问题,使陶瓷砖从坯体到釉面装饰层均拥有媲美天然大理石的纹理,经过倒边、拉槽等后期加工工艺都会显出真石通体装饰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真石效果通体抛釉陶瓷砖的制造工艺,其中,包括步骤:
A、通过供料模块将色料与基础坯体粉料按所需比例通过干法混合方式混合成所需的有色坯体粉料;
B、通过布料模块和压机机构将多种有色坯体粉料压制成通体彩色坯体;
C、将通体彩色坯体在120~180℃下干燥50~100分钟;
D、对通体彩色坯体做表面装饰,得到半成品;
E、将半成品在1100~1250℃下经过40~90分钟一次烧成;
F、将烧成后的产品经抛光、磨边、打蜡、贴膜工序处理后制得成品。
所述的一种具有真石效果通体抛釉陶瓷砖的制造工艺,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
通过一色料混合模块对不同的单色色料进行混合,所述色料混合模块包括配色装置、配色皮带和搅拌机,所述配色装置将不同的单色色料通过配色皮带输送到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后输送到供料模块的色料仓中储存。
所述的一种具有真石效果通体抛釉陶瓷砖的制造工艺,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供料模块中色料仓的色料与基料仓的基础坯体粉料按配比通过供料模块中的配料皮带输送到供料模块中的搅拌机中;
B2、色料与基础坯体粉料在搅拌机中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5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