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9991.3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6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彭日标;袁国强;贾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6 | 分类号: | B29C45/56;B29C45/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昕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产品 注塑 模具 | ||
1.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仁(11)和模内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模仁(11)上设置有滑孔(11a),且该滑孔(11a)的孔口位于动模仁(11)的成型 面(11b)上;所述模内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滑块(6)、曲肘机构(12)、油缸(1)和挤压 控制装置(20),所述挤压滑块(6)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滑孔(11a)内,当挤压滑块(6) 缩回时,挤压滑块(6)头部的端面(6b)缩回所述滑孔(11a)内与滑孔(11a)的孔壁之 间形成模腔,当挤压滑块(6)伸出时,挤压滑块(6)头部的端面(6b)与动模仁(11) 的成型面(11b)相平齐;所述油缸(1)通过曲肘机构(12)与所述挤压滑块(6)连接, 所述挤压控制装置(20)用于控制所述油缸(1)伸缩运动,所述油缸(1)伸出或缩回 以驱动所述曲肘机构(12)伸直或弯曲,从而实现所述挤压滑块(6)伸出或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肘机构 (12)包括第一屈肘转臂(8)、第二屈肘转臂(13)和屈肘座(10),所述第一屈肘转臂 (8)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屈肘转轴(9)与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铰接,第一屈肘转臂 (8)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屈肘转轴(14)与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铰接,第二屈肘 转臂(13)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屈肘转轴(15)与屈肘座(10)铰接,第二屈肘转轴(14) 与所述油缸(1)的伸缩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肘 转臂(8)的第一端与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 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二端与所 述屈肘座(10)之间采用凸凹弧面配合,使曲肘机构(12)伸直时通过弧面承受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肘 转臂(8)的第一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一外凸圆弧面(8a),所述挤压滑块(6)的尾部 上设置有与第一外凸圆弧面(8a)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一内凹圆弧面(6a),所述第一 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二外凸圆弧面(8b),所述第二屈肘转臂 (13)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凸圆弧面(8b)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二内凹圆弧面 (13a),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三外凸圆弧面(13b), 所述屈肘座(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外凸圆弧面(13b)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三内凹 圆弧面(10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滑块 (6)的尾部、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第一端均 呈叉形,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挤压滑块(6)的叉形尾部的两个 叉臂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8)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13)的叉形第一 端的两个叉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挤压 装置还包括挤压连杆(5),所述挤压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轴(14)连接, 所述挤压连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缸(1)的伸缩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挤压滑块(6) 缩回时,所述挤压滑块(6)头部的端面(6b)与所述动模仁(11)的成型面之间的间距 为2.5mm~3.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11a) 为T形,所述挤压滑块(6)为与所述T形滑孔(11a)配合的T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99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