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9991.3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6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彭日标;袁国强;贾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6 | 分类号: | B29C45/56;B29C45/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昕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产品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塑料产品中存在较大面积的壁厚超薄位置(如ABS材料平均 2.5mm以上局部1.2mm以下),而此类超薄位置成型在常规的注塑生产工艺技术 中无法实现,只有采用一种可能的成型方案——蒸汽模成型技术,但蒸汽成型 技术需额外增加蒸汽设备厂房线路改造等,如果不是大批量推广应用的话,存 在模具费用很高、生产效率低、成本非常高的弊端,而且生产中超薄区域还存 在非常难打,注塑工艺难调试、薄壁厚度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05034244A)公开了一种薄壁低压注塑二 次成型机构,该成型机构的二次成型装置包括顶块和油缸,第一次注胶完成后, 油缸驱动顶块往上运动完成第二次成型动作。该成型机构的油缸直接驱动顶块, 由于油缸压强通常只有10MPA左右,而对于超薄产品(厚度1.2mm以下),顶块 在压缩过程中受到的注塑压力非常大(通常达到60~100MPA),油缸驱动力严重 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其可用于生 产壁厚在1.2mm以下的局部或整体薄壁塑料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包括动 模仁和模内挤压装置,所述动模仁上设置有滑孔,且该滑孔的孔口位于动模仁 的成型面上;所述模内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滑块、曲肘机构、油缸和挤压控制装 置,所述挤压滑块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滑孔内,当挤压滑块缩回时,挤压滑块 头部的端面缩回所述滑孔内与滑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模腔,当挤压滑块伸出时, 挤压滑块头部的端面与动模仁的成型面相平齐;所述油缸通过曲肘机构与所述 挤压滑块连接,所述挤压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油缸伸缩运动,所述油缸伸出 或缩回以驱动所述曲肘机构伸直或弯曲,从而实现所述挤压滑块伸出或缩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肘机构包括第一屈肘转臂、第二屈肘转臂和 屈肘座,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屈肘转轴与所述挤压滑块的尾部 铰接,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屈肘转轴与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一端铰接, 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屈肘转轴与屈肘座铰接,第二屈肘转轴与所述 油缸的伸缩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挤压滑块的尾部 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一端之间以及所述 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屈肘座之间采用凸凹弧面配合,使曲肘机构伸直 时通过弧面承受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一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一外 凸圆弧面,所述挤压滑块的尾部上设置有与第一外凸圆弧面相匹配的内凹的第 一内凹圆弧面,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二外凸圆弧面, 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凸圆弧面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二 内凹圆弧面,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外凸的第三外凸圆弧面,所 述屈肘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外凸圆弧面相匹配的内凹的第三内凹圆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滑块的尾部、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 和所述第二屈肘转臂的第一端均呈叉形,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一端位于所述 挤压滑块的叉形尾部的两个叉臂之间,所述第一屈肘转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 二屈肘转臂的叉形第一端的两个叉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内挤压装置还包括挤压连杆,所述挤压连杆 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屈肘转轴连接,所述挤压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缸的伸缩杆 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挤压滑块缩回时,所述挤压滑块头部的端面与所 述动模仁的成型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孔为T形,所述挤压滑块为与所述T形滑孔 配合的T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注塑机的射胶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从注 塑机接收射胶信号,并产生控制信号;和
液压阀,所述液压阀用于控制所述油缸伸出或缩回,所述液压阀的A组线 圈和B组线圈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控制器接收到射胶信号时,延时第一设定时间后输出控制信号至B组线圈, 所述液压阀控制所述油缸伸出,经过第二设定时间后输出控制信号至A组线圈, 所述液压阀控制所述油缸缩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99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