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PCR特异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0221.0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7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孙莉萍;钟勇;熊云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C08F292/00;C08F220/06;C08F220/56;C08G83/00;C08G7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pcr 特异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PCR特异性的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来进行反应,使得经过二至三轮的PCR,产物仍然能保持特异性,该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在PCR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为0.6~38.4μg/mL,上述聚合物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或聚磺基甜菜碱。本发明的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可以显著增强PCR反应的特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PCR特异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PCR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的技术,每次扩增都以上一次扩增的产物作模板,目标产物在几小时内增加数百万倍。虽然PCR非常敏感,但是很多因素会影响PCR的扩增效率,如引物序列、模板DNA的GC含量、Mg2+浓度、退火温度等。为了克服PCR容易产生非特异性产物的局限性,纳米材料被用作添加剂来改善PCR。2005年首次发现金纳米粒子能提高PCR的产量及特异性(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5,44:5100-5103)。此后发现量子点(Biochimie,2009.91:969-973)、碳纳米材料(Nanotechnology,2004,15:154-157)、聚合物纳米粒子(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5,7:13142-13153)等对PCR都有一定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PCR特异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PCR特异性的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来进行反应,使得经过二至三轮的PCR,产物仍然能保持特异性,该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在PCR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为0.6~38.4μg/mL,上述聚合物为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或聚磺基甜菜碱。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合物为聚丙烯酸,所述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在PCR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为0.6~2.4μg/mL。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所述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在PCR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为2.4~9.6μg/mL。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合物为聚乙二醇,所述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在PCR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为4.8~19.2μg/mL。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合物为聚磺基甜菜碱,所述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在PCR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为4.8~38.4μg/mL。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下:取0.8~1.2mg/mL氧化石墨烯45~55mL和0.8~1.2g丙烯酸单体混合均匀,通氮气以除去溶液中的残留的氧,继而加入75~85mg过硫酸铵,同时加热到68~72℃反应2.5~3.5h,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加入180~220mL水进行稀释,超声1~1.3h,透析以除去未接上氧化石墨烯的聚丙烯酸,离心收集固体,真空干燥后,即得所述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下:取0.8~1.2mg/mL氧化石墨烯45~55mL和0.8~1.2g丙烯酰胺单体混合均匀,通氮气以除去溶液中的残留的氧,继而加入75~85mg过硫酸铵,同时加热到68~72℃反应2.5~3.5h,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加入180~220mL水进行稀释,超声1~1.3h,透析以除去未接上氧化石墨烯的聚丙烯酰胺,离心收集固体,真空干燥后,即得所述聚合物修饰的氧化石墨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0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