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付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0601.2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8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众;刘浩浩;高文根;王鹏;田震;王郑;王瑜;张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F15/00 | 分类号: | G07F1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汽车 充电 付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技术改进,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付费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推动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技术随之发展和成熟,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低噪音、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为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一般在有一定规模的充电站中进行,随着国家的推动和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动汽车将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充电,相应的充电桩就会走进街道、社区、等各处。而目前使用的充电桩付费方式大都采用单一的现金付费,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这种缺陷会给电动汽车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付费系统,方便快捷的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多种选择付费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付费系统,方便快捷的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多种选择付费方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付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付费系统包括公共电网依次通过电能计量模块和主接触器将电能送入车载充电机,其中电能计量模块将电能计量信息送入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控制主接触器的通断;所述的主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人机交互模块、网络支付模块、读卡器进行收费管理,满足用户的多种支付。
所述的主控制模块连接微型打印机,实时打印票据和相关账单。
所述的付费系统设有电源模块为人机交互模块、网络支付模块、读卡器、微型打印机进行供电。
所述的付费系统在电动汽车的车载充电机与主接触器连接正确后进入待机界面;用户在待机界面中可以选择通过网络支付或者通过IC卡支付;
若选择通过IC卡支付,在读卡器上刷卡系统识别卡片是否有效,卡片有效则人机交互界面提示选择按金额、按时间、按电量和直接充满的充电方式以及是否预约充电,若卡内金额不足则系统提示充值或改用网络支付方式付费;若卡内金额满足充电方式的设置要求,系统按所选择情况充电;在提前结束充电或充电结束后系统提示刷卡才可以结算,系统对卡片做判断,卡片正确系统扣费,并提示断开连接,并询问是否打印充电信息;
若选择通过网络付费,人机交互界模块会提示选择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或者网上银行支付;如选择支付宝、微信支付人机界面将会出现二维码,用户用手机上的支付宝或者微信扫一下二维码即可支付,或者选择网上银行支付,人机交互界面将调转至选择银行界面,用户可选择界面上的银行进行支付;系统判断已缴费,并提示交易成功,打印充电信息。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付费系统,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解决了单一的现金付费方式带来的不便。2、电动汽车用户可以有多种选择付费方式。3、实现了电动汽车在不同地点无限制的充电,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4、本发明采用的网络付费既省时又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付费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付费系统的软件流程图;
在图1中,1、主控制模块;2、公共电网;3、电能计量模块;4、主接触器;5、车载充电机;6、人机交互模块;7、网络支付模块;8、读卡器;9、微型打印机;1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充电主回路和充电控制系统,其中充电主回路由公共电网2、主接触器4、车载充电机5等组成,充电控制系统由主控制模块1、电源模块10、人机交互模块6、读卡器8、网络支付模块7、微型打印机9、电能计量模块3组成。主控制模块1输出连接人机交互模块6、读卡器8、网络支付模块7、微型打印机9的输入。人机交互模块6、网络支付模块7、读卡器8、微型打印机9输出连接电源模块10,电能计量模块3的输出连接主控制模块1的输入,主控制模块1的输出连接主接触器4的输入,通过人机交互模块6设置充电方式,显示当前充电信息,通过网络支付模块实现微信、支付宝扫二维码以及网上银行充电付费方式,通过读卡器8实现IC卡充电付费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0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