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5824.8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3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贾强;张鑫;孙增斌;李鹤;邢建;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6;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结构 建筑物 顶升增层 方法 | ||
1.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开挖建筑物底层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土方,露出基础;
步骤2:在距离原室内地面设定高度处,在建筑物的框架柱之间绑扎钢筋、支设模板并浇筑新增底层框架梁;
步骤3:在新增底层框架梁和基础顶面之间安放若干顶升装置;
步骤4:使顶升装置顶紧新增底层框架梁,将框架柱根部与基础的连接处截断;
步骤5:在框架柱上制作垂直标线,在框架梁板上制作水平标线;
步骤6:用顶升装置顶升建筑物,顶升过程中实时监测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顶升装置顶升建筑物至设定高度后,在框架柱底端和基础之间放置垫块,卸载顶升装置;在顶升装置底部放置垫块,继续顶升建筑物;
步骤7:重复进行步骤6,直至顶升建筑物至指定高度;
步骤8:将建筑物顶升至指定高度后,将框架柱底部的垫块全部取出,同时在基础顶部安装隔震支座;
步骤9:在隔震支座和框架柱之间添加新增框架柱,新增框架柱与框架柱的根部相连;
步骤10:卸载顶升装置,回填基坑,恢复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新增底层框架梁的梁内钢筋通过种植钢筋的方式与框架柱相连;新增底层框架梁既为建筑物增层的顶梁,又作为顶升装置顶升的支撑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顶升装置布设在每个框架柱的一侧或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的具体过程为:
在框架柱侧面弹设竖向墨线作为控制顶升过程中垂直度的标线;在框架梁板侧面弹设水平墨线作为控制顶升过程中水平偏移的标线。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中通过全站仪实时监测框架柱的垂直度和框架梁的水平度,使顶升装置在顶升过程中保持同步顶升,达到控制建筑物垂直度和水平度的目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中,若框架柱底端和垫块之间存在空隙,则将垫块取出,在垫块顶面铺设细砂后重新将垫块放入框架柱底端和基础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9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新增底层框架梁上布设新增底层框架板,在新增底层框架梁和地面之间增设楼梯。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隔震支座为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所述顶升装置为油压千斤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
通过高压油泵的油管向油压千斤顶内注油,油压千斤顶内的活塞伸出,将新增底层框架梁顶紧;将油压千斤顶的油路阀门锁住,停止注油,将框架柱根部与基础的连接处截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的具体过程为:
将油压千斤顶的进油阀门打开,继续向油压千斤顶内注油,油压千斤顶活塞继续伸出,建筑物被顶起,顶升过程中实时监测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活塞全部伸出后,关闭油路阀门;油压千斤顶顶升建筑物至设定高度后,在框架柱底端和基础之间放置垫块;打开千斤顶出油阀门,油压千斤顶内的油沿油管回流到高压油泵;此时,油压千斤顶活塞回缩,框架柱支撑在垫块上;在油压千斤顶底部塞入垫块,开动高压油泵向千斤顶内注油,活塞继续顶升建筑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58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古建筑桁檩与梁节点加固修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折流增强换热型筒状脚手架